首頁>>圖 片>>國際字號:
美日海上軍演規模龐大 似爆新太平洋戰爭[組圖]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6-11-14  發表評論>>

    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的“大波”號導彈驅逐艦資料

    演習內容實戰意味濃厚

    日美1981年開始搞聯合軍事演習,目前已經成為常例。近年來,由於美軍從菲律賓等基地撤離,日本成為美軍在西太平洋防務中的“重中之重”。同時,伊拉克戰爭牽制了美軍的大量兵力,華盛頓在東亞地區不得不對日本自衛隊有所倚重,因此,這種演習越發頻繁。僅在2005年,美日共舉行了11次較大規模的聯合演習。儘管日本防衛廳解釋説,這次“18G”演習只是為了增進美日安全合作,加強雙方聯合作戰的協調能力,“不針對任何特定的國家或地區”,然而這次演習的時機和課目均非常敏感,被國際軍事界普遍視為有針對性的一次“實戰威懾行動”。

    美日兩國宣佈進行演習的時間正好是在國際社會努力遊説朝鮮放棄發展核計劃之際。雖説朝鮮已經原則上同意重返“六方會談”,但美國五角大樓和日本防衛廳的決策者卻認為,軍事手段是外交手段最強有力的輔助工具,進一步對朝鮮施加軍事壓力有助於更迅速地讓朝鮮確定返回談判桌的時間與談判細節。事實上,五角大樓的鷹派近日就表示要用6枚“戰斧”巡航導彈炸掉朝鮮的核設施,這被認為是美國在對朝鮮施加軍事壓力。

    從演習的實際課目設置來看,此次演習的實戰意味濃厚。去年日美11次聯合海上軍事演習,包括3次遠航合作訓練,兩次反潛特別訓練,3次掃雷聯合訓練,1次補給特別訓練,1次基地警戒訓練,以及1次醫療救護訓練,內容都較為常規單純。而這次,雙方明確指出,這是一次大規模綜合性演習,目的在於建立雙方海上軍事力量在戰時的有效協調,包括空中、海上、水下的全面協作,演習課目主要針對“反導”、“防核”和“反潛”——應對來襲的導彈,打擊敵對國家的核設施,以及提高反潛作戰能力。這就意味著美日兩軍試圖建立或顯示其具備聯合實施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能力,而不是單純應對某種小規模突發事件。

    另外,日方在演習中的作用也非常引人注目。以前日本在聯合軍演中主要是進行傳統的後勤支援工作,出動的艦艇也多是支援艦隻,這次日方出動的“金剛”級導彈驅逐艦和“白根”級驅逐艦都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戰艦。軍事分析認為,這次演習,日本上述主力戰艦將與美軍航母編隊進行有機對接,進行反潛戰的綜合演練,並參與搜索、跟蹤、決策、攔截來襲導彈的全過程,從而共同組成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儘管這次演習沒有登陸作戰的內容,日本“大隅”號兩棲登陸艦的參加初看似乎無用,但實際上意味更深——一艘既能用於登陸作戰,又能供戰機起飛的“準航母”和日本其他艦隻出現在演習中,宛如一支特混艦隊,對一直培養獨立作戰能力的日本來説是一個巨大鼓舞。

    “危機四伏”的日本海

    這次的演習地點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對於如此大規模的聯合軍演來説,這次演習並沒有像以前那樣在日本以東廣闊的太平洋上進行,而選擇相對封閉的日本海。日本海是太平洋的邊緣海,是東亞和東北亞地區最為敏感、藏有矛盾最多的海域。無論是日俄之間存在爭議的北方四島,還是韓日爭執不下的獨(竹)島,都位於日本海內或日本海的外緣。日本海僅有6個狹窄的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封鎖了這幾個海峽也就封鎖了日本海,歷史上日本多次與周邊國家圍繞這幾個海峽的控制權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對於日本來説,西面“危機四伏”的日本海顯然比東面浩瀚的太平洋更為重要,因此日本在兵力部署上將主要作戰力量部署到了西海岸。根據南北狹長的國土地理特徵以及考慮到未來海上作戰的需要,日本將海上自衛隊的主要作戰兵力部署在橫須賀、佐世保等五大海軍基地以及岩國、那霸等六大航空基地,其中尤以橫須賀和佐世保為重點。位於日本東海岸的橫須賀基地擔負著守衛東京的任務,位於西海岸的佐世保則專門用於應對日本海“有事”。日本海軍一半以上的主戰艦艇和3/4的反潛作戰飛機都部署在橫須賀和佐世保基地以及周圍的航空基地內。佐世保位於對馬海峽的出口處,在此處部署重兵,目的就是為了必要時控制和封鎖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同時也是為了確保日本通向東南亞的西南航線的安全。

    根據軍演計劃,美國海軍艦艇在演習後將不會立即返回佐世保港,而會在日本海、東海以及其他臨近朝鮮的海域遊弋,直到今年年底才會返回。五角大樓此舉顯然是想讓對朝鮮的軍事威懾“常規化”。

文章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 戴凡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昵 稱 匿名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