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開中國,何稱“全球”人工智慧峰會
英國11月要舉辦全球人工智慧(AI)安全峰會。對於邀請不邀請中國參加,它顯得非常糾結。
之前説因為政治原因,考慮禁止中國代表參加峰會的部分活動,並可能只允許中國代表參加第一天的活動。近日又説已經邀請中國,理由是如果事關AI技術的其中一個領先的參與者缺席,這項技術的風險將無法得到控制。英國這糾結以及反覆的心態,真是讓看的人都替它覺得心累。中國倒是不會計較這些小家子氣的操作,對我們來説更重要的是以積極的態度、開放的心態融入全球AI大潮。
人工智慧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包括智慧感應、大數據存儲、數據傳輸,需要通過算力、演算法、大模型進行數據處理,並在終端上實現機器的智慧化。人工智慧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各個系統有待完善,接下來還有非常遠的路要走。國際社會勠力同心,才能讓人工智慧有機融入社會、助力人類生産生活的發展。
今天在全世界的人工智慧發展版圖上,中美是不可忽視的兩股力量。
美國在算力、演算法、大模型等方面比較有優勢。
中國在資訊採集、資訊存儲、資訊傳輸等方面較佔優勢,尤其是在終端應用上,表現亮眼。
2022年2月,我國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劃建設8個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以及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今年年初,工程就已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同時,我國已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光纖網路,並且在人工智慧的應用方面也極具代表性。
其實在算力、演算法、大模型等方面,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而且中國的不少大模型,並不局限于聊天機器人,也不全都依託大公司。很多中小公司研發的、有針對性的專用模型,致力於解決現實生活、生産製造、服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對於人工智慧而言,安全是一個重大且複雜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可能會影響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個人隱私安全,甚至可能會考驗人類倫理,給社會結構帶來較大衝擊。
研究討論人工智慧的議題,勢在必行,因為我們要讓它的發展更可控、更符合國際社會最多人的共同利益。
未來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不能是全球各個國家各下一盤局,不能被政治議題綁架,更不能沿著意識形態劃分割線。
解決好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參與,絕不可能繞過中國,更不消説,今天在電腦、伺服器、智算中心、數據中心、通信系統、智慧手機、工業機器人等很多領域,中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排除了中國的人工智慧峰會,何稱全球峰會?
人工智慧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一件大事,需要開放的心態、共同的合作,共建一個健康、美好的未來。(作者是資訊消費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