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這次“重啟”來之不易,日韓應珍惜

2023-09-21 09:0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據南韓外交部透露,中日韓將於9月26日在首爾舉行三國高官會議,這被普遍解讀為暫停三年多的中日韓合作機制邁向重啟的重要一步。作為今年的主席國,南韓方面表示,此次高級別會議將集中討論推進三國協商機制建設,共同評估三國政府間合作現狀,並探討今後的發展方向。這多多少少能沖淡一些籠罩在該地區上空的“新冷戰”陰雲。

中日韓合作曾經歷過亞洲次區域合作的高光時刻。中日韓合作機制脫胎于1999年三國領導人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的早餐會,發展到今天已經快24年了。在過去的時間裏,三國舉行了8次領導人會議和9次外長會議,建立了21個部長級會議和70多個對話機制,貿易額從1999年的1300億美元增至超過8000億美元,三國合作逐漸從“潛力股”走到“績優股”,在亞洲乃至世界經貿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然而近來,中日韓此前20多年不斷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勢頭,事實上被外力打斷了。這是中日韓不可回避的現實情況,也是很令人惋惜的。在美國的推動下,日韓從交惡急劇轉向交好,向著美國在東北亞地緣政治佈局的兩翼發展,合流對付中國的指向性日益突出。無論是美國發動的對華半導體極限壓制,對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灣問題的干涉與挑釁,還是北約的觸角向亞太延伸,日本包括南韓都參與其中,加劇了地區局勢緊張。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也是一個新問題。

擺在中日韓面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先是要維持地區局勢的穩定,決不能繼續滑向安全困境的危險歧途;然後是把正方向盤,必須穩穩地行駛在互利合作及共同發展的大道上。中日韓要重建並夯實三國在各項重大議題的共識,警惕、拒絕外部因素對地緣政治的消極影響,抵制泛安全化議題。需要説,在當下的氛圍和環境下,做到這些並不容易。曾經在推動中日韓合作方面起到關鍵作用的一些有益做法,今天仍然有效、可以借鑒,比如最大程度地發揮三國民間的力量,以民間促官方,以經濟促政治,以地方促中央等等。

需要看到,中日韓三邊關係的巨大變化,把一些沒有變的東西給掩蓋住了,相對於“變”,“不變”才是根本,就像隱藏于海水之下的錨,讓中日韓三國同乘的東北亞之船在風浪面前不會翻。這個“不變”之一是中日韓三邊合則利不合俱損的基本格局沒有變,三國經濟相互依賴,産業鏈供應鏈高度融合,是離不開的夥伴;之二是雖然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但三國所設定的中心任務仍然是經濟發展;之三更是永遠不會變的,中日韓三國一衣帶水、地緣相近、文緣相通,都是搬不走的近鄰。這些“不變”讓我們不至於對中日韓三邊關係過於悲觀,在負面消息和逆風逆流接連不斷的時候,看到並把握住三國共同利益的主流。

2003年中日韓三國發表的第一份聯合宣言,清晰指出“三方合作旨在促進發展,加強東亞合作,維護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這是三國合作的初心,也是三國的責任。毋庸諱言,中日韓三國目前錯綜複雜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這個地區面臨的挑戰,但東北亞前進的腳步不應該被“小圈子”所纏住,忘記了當初的寬廣抱負和眼界。

目前中日韓對三國合作都持積極態度,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儘管它仍具有不確定性。在合作中跨越分歧,用互利共贏來化解隔閡,這是中國的一貫態度,也是經驗所在。我們希望日韓方面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重啟”機會,讓這次高級別會議成為三國合作的一個新起點,也讓它開啟更多值得期待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