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深刻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的本質要求
沈夏珠 江西師範大學蘇區振興研究院研究員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最新一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可以講,沒有教育現代化,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沒有教育強國,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但是,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因此,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就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多方面的領導,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切實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原則落實在教育領域的各方面全過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教育強不強,關鍵是看十四億多中國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準高不高。因此,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教育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領域的優秀人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的攻關創新。要下大氣力組建交叉學科群和強有力的科技攻關團隊,加強學科之間協同創新,加強對原創性、系統性、引領性研究的支援。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力爭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教育理念是教育實踐的先導,要牢固樹立教育為民的教育理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並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其中。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豐富拓展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及時更新,適應全球化、資訊化等時代特徵,充分利用資訊技術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推動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在每人平均資源有限的國情下,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教育必須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最終要靠人民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誠實勞動,教育必須推動勞育發展,切實提升人民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教育必須服務精神文明建設,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教育必須推動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教育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全球視野、人類情懷的國際化人才。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最終是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人民始終是黨領導的教育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必須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産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加快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我國在建設教育強國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項,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跨越依然任重道遠。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單獨成章進行佈局,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角。全黨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建設教育強國的共同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經費投入上加大力度;學校、家庭、社會要緊密合作、同向發力,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共同辦好教育強國事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信心、久久為功,為早日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而共同努力。
編審:高霈寧 唐華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