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連連爆或衝擊台灣民進黨選情
熊興 湖北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助理
隨著侯友宜被國民黨徵召成為候選人,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已進入選戰階段。目前選情已呈現出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黨競爭的“三腳督”態勢。根據近幾個月來多份來自不同陣營和媒體、機構的民調綜合觀察,民進黨支援率一般為四成,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支援率大約為三成。如果繼續維持這種格局,民進黨有較大可能在2024年選舉中獲勝繼續執政。不過,在這種“三腳督”格局下,民進黨雖然領先,但需要打破支援率的“天花板”,國民黨內部整合效果存疑且存在繼續分裂的可能性,民眾黨是否與其他力量結合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民進黨自2016年在台灣地區再次執政以來,在民生、經濟等問題上表現糟糕,造成缺蛋、缺電、缺藥、缺水、缺地、缺人力、缺人才的“七缺”。民進黨政客貪腐橫行,各種醜聞不斷,“綠色恐怖”在台灣地區盛行,加上其不斷配合美國操弄兩岸關係導致形成現在的僵局,這使得民進黨的支援率持續走低。為繼續提升民進黨的支援率以增加勝選幾率,民進黨主席賴清德正在台灣各地成立“信賴之友會”,並嘗試以“吃播”等方式走“網紅”路線,同時也試圖在一些經濟、民生方面拋出一些議題,試圖拉攏更多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的支援。
不過,近期民進黨醜聞頻發,已在島內引發輿論風暴。不久前,先是曝出民進黨當局在新冠疫情期間罔顧島內民眾生命健康,為自身利益“護航”本土所謂“高端”疫苗,阻攔效果被廣泛認可的德國BNT疫苗入臺。後又曝出“im.B詐騙案”牽扯出大批綠營高層人物,鄭文燦、林佳龍、蘇嘉全、陳歐珀等人都牽涉其中,堪稱“綠色蜘蛛網”,令島內民眾氣憤。就在該醜聞尚未平息之時,又接連曝出數起性騷擾案件,台灣版“Me Too”運動正在島內如海嘯般涌起。民進黨的婦女部、組織部、青年部以及蔡英文辦公室都牽扯其中。頗為諷刺的是,身為女性的蔡英文對此除了在社交媒體上繼續發出一番“文青”式的論調後,再無實際動作,賴清德在今年擔任民進黨主席後,還將民進黨的婦女發展部更名為“性別平等事務部”。而在有女性遭受性騷擾或侵害後,不論是之前的婦女發展部主任許嘉恬,還是時任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都不僅不為受害者發聲,還選擇壓下案件,被質疑背後或存在為某些特定群體“護航”的官商勾結行為。
柯文哲的民眾黨成為這次左右2024選舉的重要變數。民眾黨成立時間雖短,僅有4年,但由於其抓住了台灣民眾厭惡藍綠長期惡鬥的心理,一直試圖走所謂“超越藍綠”的中間路線。並且由於民眾黨熟諳網路操作和各種網路行銷,推出的各縣市長候選人、“立委”、縣市議員、發言人等也都具有年輕化、個性化、專業化的特點,已吸引大量“淺綠”“淺藍”和年輕族群的選票,而其中的“淺綠”和年輕群體過去又都是民進黨的大票倉。醜聞的持續延燒,加上之前一直存在的各種“黑金”醜聞,已使民進黨在年輕族群、女性、中産階級等群體的選民進一步流失,將不斷挫傷民進黨明年選情。
在接連不斷醜聞的衝擊下,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支援率已開始出現下滑。民進黨一方面儘快與一些涉案人員進行政治“切割”試圖“止血”,兩度對性騷擾醜聞事件公開道歉,並提出所謂“三點革新方案”,即建立直接申訴管道、秉持零容忍處理原則、進行黨內法規修改等。蔡英文、賴清德等人一再聲稱會嚴肅面對每個案件,口口聲聲説“性(別)平(等)是民進黨價值”。另一方面採取“圍魏救趙”策略,試圖通過轉移目標,把性騷擾醜聞也往國民黨和民眾黨等競爭對手身上引。可以看到,民進黨儘管嘴上還在講“自由”“民主”“人權”,心裏算計的還是選民手中的選票。
民進黨的特點是,一旦進入選舉階段,為了勝選考慮,不論之前相互鬥爭得多麼“刀刀見骨”,都可以暫時放棄內部紛爭,以“群狼”姿態暫時實現黨內團結。而一旦勝選,民進黨就開始進入吃相難看、毫無顧忌的政治“分贓”階段。民進黨上臺以來,各種糟糕和惡劣表現早已天怒民怨。這些接二連三的醜聞,不斷暴露出一直標榜所謂的“民主進步黨”不僅不代表所謂進步價值,反而暴露出其偽裝下的醜惡面目。民進黨上臺後不僅有民生和經濟上的“七缺”,更重要的是第八缺——“缺德”,不僅不進步,還是名副其實的民主“退步黨”。
(編審:唐華 郭素萍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