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村超”“村BA”相繼爆火的啟示

2023-06-08 08:47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繼貴州臺江鄉村籃球賽“村BA”之後,榕江縣的鄉村足球賽“村超”又火了。兩項火爆“出圈”的體育活動都出在貴州省黔東南州,自然有其深厚的地域社會文化基礎。實際上,類似的基層群眾性文體活動在其他地方也並不少見。這些年,筆者到過不少地方調研,縣城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熱鬧的群眾文體活動場景都令人印象深刻,讓人實地見識著文體活動已成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全民健身時代早已到來。其背後,是中國人休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對農民來説,“農閒”曾是稍顯奢侈的事,但隨著農業生産技術提高,農民越來越從冗長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獲得愈發富裕的閒暇時間。但在一些農村地區,休閒一度簡化成打麻將,生活空虛無聊。勞動少了,閒暇多了,生活好了,壽命長了,如何適應這種新的生活情景並讓身心更健康、生活更有意義,變成一個已經具有時代性意義的命題。

這道命題對不同群體的緊迫性是有差異的。對大多數中青年農民來説,他們還要外出務工,往往是在春節等階段性返鄉期間面臨這類問題。而對留守村莊的老人和婦女來説,這個問題則是日常化的。也就是説,農村老人和婦女的休閒需求如何滿足的問題更加迫切。“村BA”“村超”的賽事活動本身,雖然主要適合中青年人,但同時舉辦的文藝表演——包括“圍觀”——等活動,卻為其他年齡段的廣大群眾提供了參與機會。現場的人山人海與群眾歡騰,正是人們旺盛休閒需求的淋漓體現。

我們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是重要內容。解答農民面臨的生活方式變革命題,滿足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文化振興理應實現的目標。各地在推進文化振興工作中也採取了很多措施,比較重要的包括:一是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比如傳統村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等;二是公共文化服務,比如農家書屋建設、電影下鄉、文化禮堂建設等;三是移風易俗活動。這些工作取得一定效果,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供給需求錯位、農民參與度低、公共資源浪費等問題。究其根本,是沒有真正樹立農民主體地位,沒有充分契合農民生活方式變革帶來的文體休閒需求,特別是忽視農村老人、婦女等重點群體的需求和接受能力。

有關部門正在舉辦2023“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年,推動包括“四季村晚”“全國廣場舞展演”等全國性文化活動。2022年,有關部門也發佈了《關於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最美鄉村體育賽事打造行動。自古文體不分家,“村BA”“村超”等為全國鄉村文化年和鄉村體育發展提供了新啟發、新思路。有關工作不能變成標準化的任務指標,以致脫離群眾需求和地方實際,加重基層負擔;要防止變成政府“一頭熱”和少數人受益,真正將農民自我組織和廣泛參與落到實處;要在節慶賽事等集中活動之外,探索更多日常化、生活化的文體活動形式;更要跳出年度時間限制和狹義文化視野,久久為功地推動農民休閒生活的整體性高品質提升。

鄉村文化振興尤其要重視農村留守群體,特別是老年人。農村老齡工作要與鄉村文化振興相融合,老齡工作不能簡化成養老服務,養老服務不能簡化成照料,老人也不能只是文化活動的“觀眾”與“看客”,而應成為主角之一。總之,鄉村文化振興,需要更多“村BA”“村超”“村晚”,也需要更多日常化、有意義的高品質休閒生活。(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責任編輯:高霈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