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傳習錄】自立自強,向建設科技強國宏偉目標奮進

2023-06-01 08:4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雷鐘哲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科技自立自強》文集,近日出版發行。這部專題文集收編的50篇重要論述,立足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深刻闡明瞭科技創新在人類社會進步中的重要地位,系統闡述了推進中國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對於中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習近平在此期間關於科技自立自強的一系列重要文章、講話、指示、批示,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遵循和強大動力,發揮了導向、引領的重要作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是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的堅守。為了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中國共産黨已進行一百多年的奮鬥,至今依然奮進在新的長征路上,披荊斬棘、風雨兼程,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踔厲奮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篤行不怠。強國怎麼建?民族怎麼興?習近平指出,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這是歷史揭示的鐵律,這是現實世界的鏡像。有了這樣清醒的警示,中國科技實力才不斷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中國的科學技術之光,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為人類帶來希望,為未來創出無限可能。

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再三強調、念茲在茲。他將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稱作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其深意,是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他曾説:“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裏,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他説,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他用“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強調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緊迫性,其邏輯原點是山河錦繡、國泰民安,和順致祥、幸福美滿。

怎樣自立自強?習近平給出明確方向,即“科技創新”。他深刻指出,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準,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他用“國家強盛之基”闡釋科技,用“民族進步之魂”解讀創新。這一深邃論斷,不僅推動載人航太、探月工程、量子通訊、北斗導航、載人深潛、航空母艦等工程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還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自立自強、科技創新,都離不開人,人是最關鍵、最核心的要素。在《論科技自立自強》這本文集中,有對科技人才的全面論述,涉及人才機制、人才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培養。習近平説,在新征程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他強調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認真學習這本文集,踐行其中內涵,中國就會放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磁場效應”,營造出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5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技界工作者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節日,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重視和尊重。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記使命責任,切實擔負起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作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瞄準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創新報國,引領發展。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建功立業、奉獻才智。

(編審:樂水 安然 宇馨)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