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文化評析】打造高水準藝術殿堂 鑄就新時代文化輝煌

2023-05-26 13:3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文化評析】

作者:楊傑(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在中國美術館建館開放6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美術館的老專家老藝術家回信,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征程上,希望中國美術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人民至上辦館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品質收藏、高水準利用、高品質服務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新時代人民群眾欣賞美術佳作、提升文化素養的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藝術殿堂,為繁榮發展中國美術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更大貢獻”。

櫛風沐雨六十年。1963年5月23日,中國美術館建成開放。60年間,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中外美術作品13萬餘件,舉辦具有影響力的美術展覽5500余場,持續向社會公眾奉獻藝術經典,是新中國美術發展的亮麗風景線。今天,無論是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還是為人民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呼喚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四館”實現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收藏是“四館”發展的底蘊和底氣。高品質收藏是立館之本,關鍵在於精與全。收藏的“精”是指精品、經典。面對浩瀚的世界,無論是美術館的美術作品、博物館的藏品收集,還是圖書館圖書資料的選取,好中選優是收藏遴選的原則。具體來説,這裡的“經典”既是歷史的又是當下的。説其是“歷史的”,是指在人類歷史中誕生的傳世精神産品,代表世界人類文明的典範,是不同時代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我們從中可以增識益智。説其是“當下的”,是因為經典具有典範的文化價值和意義,歷久彌新。

收藏的“全”,不僅指收藏品類的“全”,還指收藏路徑和方式的“全”。前者是指諸如古籍等版本種類的“全”和各個時代文化經典的“全”;後者指收藏渠道、方式的“全”,也就是努力拓展收藏路徑。譬如,國內層面採用政府、民間和個人等不同路徑的收集方式;國際層面加強文化合作,推動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與合作機制化發展,通過成立國際聯盟等民間組織,以購買、置換等方式拓展經典藏品的收藏渠道。

高水準利用是“四館”發展的功效和功力。這也是使高品質收藏發揮功效的重要平臺和環節。其中,科技賦能是值得關注的有效方式。融媒資訊化時代,如何利用好前沿技術,實現文化的數字化生存與傳播,已經成為“四館”建設的重中之重。譬如,“公共數字文化工程”通過數字技術,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新業態的形成,實現圖書館、文化館的高水準覆蓋與高水準利用;強化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提升數字文化館網路化與智慧化水準,可以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高品質發展。此外,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實融合”場景也頻頻現身博物館與美術館,沉浸式觀賞有助於觀眾領略展品厚重的歷史感與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觀展體驗成功實現展品自身價值的最大化。此外,科技賦能還有利於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高品質服務是“四館”發展的保障和保質。優質服務是發揮高水準收藏社會效益、有效提升高水準利用的助燃器。我們努力打造國家級乃至世界級藝術殿堂,大力發展社會公共文化,初衷在於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本質在於踐行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服務人民。因此,高品質服務既是“四館”建設目的又是具體實施路徑。

優化服務品質,首先是逐步擴大向公眾免費開放的範圍,實現文化資源的公益化,尤其是向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免費開放,與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相銜接,助力青少年加強歷史文化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健康審美觀,提高文化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社會大課堂”的功效。其次,完善“四館”文化體系建設,強化資源共用與融通互動機制,推進服務的便捷化。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豐富服務渠道,拓展服務方式,為社會公眾提供多樣化與個性化、專業化與大眾化的多層次服務,打造基於新媒體的數字服務新業態。再次,打造綜合、融合、多元的服務功能體系。譬如,增加面向社區居民的圖書閱讀、培訓講座、藝術鑒賞等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文化服務活動,強化對不同群體的精準服務。最後,增強旅遊休閒、觀賞學習、參與體驗功能的融通,採用解説導覽、文藝匯演、專題講座、志願者服務等綜合方式,讓社會群眾獲得多樣化體驗服務,實現寓教于樂。

藝術,與時代同頻共振;文運,與國運緊密相牽。持續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標準化、均等化建設,不斷健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鑄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責任編輯:唐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