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韜 華中師範大學臺港澳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1月18日,藉口包裝上印有所謂“統戰”意味的宣傳文案,民進黨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宣佈禁止進口中國大陸生産的螺螄粉,並要求在台灣全面下架。除了螺螄粉,此次被牽涉到的還有魔芋爽和花生等大陸食品。一個月之前,民進黨當局妄稱抖音“危害台灣資訊安全”,禁止島內公務機關使用,不日將限制範圍擴大到整個台灣地區。
另外,據島內媒體報道,自2023年起,島內各大學、大專院校被要求禁止公務使用大陸品牌電子産品及服務,包含校園內的電腦、影印機、監視器設備……疫情暴發以來,民進黨當局先後禁華為、禁中興、禁小米、禁愛奇藝、禁騰訊、禁淘寶、禁陸客赴臺……民進黨當局只知道一味地“禁”和“擋”,台灣輿論痛批“‘民禁擋’真是名副其實”。
民進黨當局自上臺以來,對外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依附外部勢力,煽動兩岸對抗,操弄“抗中保臺”,謀求“台獨”分裂,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蕩,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以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對內執政荒腔走板,施政無能,為了維持其執政地位而抹黑大陸,為了“台獨”理念而操弄“反中”政治,為了自身政治利益而不惜出賣台灣人民利益,致使“萊豬”“福食”輸臺以及“臺積電”赴美。
民進黨當局不問是非,只看顏色,阻撓大陸産品入島和操弄兩岸經濟“脫鉤”。民生經濟乏善可陳,致使民怨沸騰。2022年11月26日舉行的台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反映了台灣人民的訴求和心聲:民眾在“討厭民進黨”的強烈氛圍下,用選票教訓了民進黨長期以來意識形態“挂帥”,切割兩岸關係,損害兩岸同胞福祉的行徑。“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近年來,大陸一直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積極為臺胞臺企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事實證明:在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福祉和訴求;台灣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符合台灣的利益和發展。
兩岸經濟密不可分、脫不了鉤、斷不了鏈。從2016年到2021年底,兩岸貿易額不斷增長,臺商投資大陸項目共計123781個,實際投資額達713.4億美元。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居高不下,2021年,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為42.3%,大陸仍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2022年1月至12月,兩岸貿易額為3196.78億美元。大陸從台灣進口2380.92億美元,給台灣帶來約1565.05億美元的鉅額貿易順差。
所以,不管民進黨當局如何操弄經濟“脫鉤”或“抗中保臺”戲碼,再怎麼禁止大陸産品,也阻擋不了兩岸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大勢,也改變不了兩岸交流走深走實、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事實。兩岸同胞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骨肉親情、血濃于水,台灣同胞是中國人民概念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是“台獨”分子無法抹殺的客觀歷史與事實。
2008年至2016年,兩岸關係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發展的局面歷歷在目。來自大陸的經濟貿易順差保障了台灣經濟的正增長。兩岸“脫鉤”何嘗不是對台灣經濟的釜底抽薪。民進黨當局推動與大陸經濟“脫鉤”是在害台灣。其將大陸産品視作“洪水猛獸”,不符合台灣的利益和台灣民眾的福祉,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還會讓“親者痛,仇者快”,讓他人坐收漁利。孰輕孰重、孰是孰非?台灣同胞要區分清楚。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提到“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這也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一脈相承。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國家強大、民族強盛,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尊嚴的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
目前,正值農曆新春佳節之際,新年新氣象,一起向未來。兩岸同胞要和衷共濟,齊心協力,“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同胞不能缺席。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希望兩岸同胞攜手並進,相向而行,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責任編輯:樂水 安然 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