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格奇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非洲與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月1日,時年77歲的盧拉正式就任巴西總統,在離任12年後開啟第三個總統任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作為南美洲最大國家的巴西新政府外交政策走向值得關注。
鑒往知今:巴西政府外交的歷史回溯
盧拉總統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出身貧寒,早期借助投身工人運動而步入政壇,在2003年—2010年擔任總統,是巴西幾十年來的第一位左翼總統。在其執政期間,巴西經濟發展迅速,盧拉也獲得了極高的支援率。與此同時,巴西外交也開展得有聲有色。盧拉積極支援多邊主義,主張構建多極世界,致力於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在這8年中,巴西成為金磚國家成員,推動創立了印度-巴西-南非論壇,在區域內參與籌劃、建設南美洲國家聯盟等區域組織。不僅如此,巴西在全球治理領域積極作為,參與了聯合國在海地的維和行動、推進對非洲國家進行援助,並在國際貿易和氣候變化問題等領域提出了巴西主張與方案,甚至在伊朗核問題上也能看到巴西從中斡旋的身影。盧拉的國際聲望也與日俱進,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譽之為“地球上最受歡迎的政治家”。
卸任後,盧拉經歷了一些波折。他一度罹患癌症但很快痊癒。2016年8月,盧拉的繼任者羅塞夫被彈劾下臺,巴西政壇一時間風雲突變。盧拉也在2017年開始受控涉嫌貪腐和洗錢而入獄,喪失了參與2018年巴西大選的機會。直到2021年巴西最高法院才取消了對盧拉的指控,這為其2022年參選鋪平道路。
盧拉的曲折經歷也與巴西外交的轉向相伴。特別是在博索納羅擔任總統期間(2019—2022年),巴西一度採取了親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惡化了與區域左翼國家的關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趨於保守。博索納羅還退出了盧拉時期成立的南美國家聯盟。這種情況也使很多人特別是拉美左翼對盧拉新政府外交政策充滿期待,希望在曆盡滄桑、浴火重生後的盧拉能有更大作為。
積極有為的平衡外交:盧拉政府外交的主要方向與政策
1月1日,盧拉在就職典禮上宣示了一些外交重點方向。他首先提到“世界期待巴西再次成為對抗氣候危機的領袖”,其次提到要通過依靠南方共同市場和恢復南美洲國家聯盟等機制來重振南美一體化。此外,盧拉也提出要與美國、歐洲、中國及其他全球夥伴重建高層次、活躍的對話,加強金磚機制和與非洲國家的合作。盧拉還表明瞭他對國家主權的重視,表示巴西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在團結合作中也不會有所屈從。可見,盧拉希望能夠展現巴西作為南美大國在地區與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
盧拉政府最關注全球治理特別是氣候領域的問題,並意圖在其中發揮巴西的大國作用。在氣候治理方面,盧拉積極行動,提出要在2030年實現對亞馬遜雨林的“凈零砍伐”以及由巴西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30次締約方會議,並在國內採取舉措限制非法砍伐和非法採礦行為。而從南方國家的立場出發,盧拉對於全球層面的減貧、糧食安全等問題也非常關注,這些議題很可能會是他未來外交的著力點。
南美洲仍是巴西外交工作的重心。在盧拉第一次執政期間,巴西希望在拉丁美洲特別是南美洲取得領導地位。博索納羅執政時期有一定程度的孤立主義傾向,這使得巴西與拉美不少國家、區域組織的關係出現問題,如博索納羅與委內瑞拉馬杜羅政府斷絕關係,退出了主要由左翼力量推動建立的南美國家聯盟、拉丁美洲與加勒比共同體(CELAC)等區域組織;由於博索納羅與鄰國阿根廷左翼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政府不睦,兩大國的分歧也讓南方共同市場陷入緊張與分裂。
相比之下,盧拉政府則與如今席捲拉美的左翼政府在意識形態上具有親緣性。因而,恢復和改善與區域國家的關係、重建和激活各個區域組織對盧拉政府而言是較為現實和可行的任務。實際上,這些工作已開始展開,在盧拉就任後不久,委內瑞拉駐巴西使館便已重新開放。在盧拉的就職典禮上,10位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元首親自出席,顯示了區域國家願意與巴西新政府攜手並進。
就大國關係而言,巴西希望保持平衡立場。2022年11月,作為當選總統的盧拉在參加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第27次締約方會議時發表演講表示“巴西回來了”,“回來幫助建設和平的,基於對話、多邊主義和多極的世界秩序”。盧拉也曾提到,“巴西要和所有人發展關係”。總體而言,在盧拉政府看來,各大國都是多極世界的一部分,都是合作的重要對象。相比親近特朗普而與拜登政府時有摩擦的博索納羅政府,盧拉與拜登政府關係更近,而面臨國內右翼民粹主義挑戰的相似遭遇也使得他們更有一種“同病相憐”之感。拜登在巴西國內發生變亂之後發表聲明支援盧拉政府,並邀請他在2月份訪美。
盧拉對於烏克蘭危機的態度較為中立。由於盧拉政府在氣候問題上非常積極,歐洲與巴西之間關係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盧拉新政府也為中巴關係的推進帶來新動力。博索納羅總統時期,巴西對華關係曾出現短暫風波,經過磨合雙邊關係才趨於穩定。相比博索納羅政府,在盧拉第一次執政期間,中巴關係迅猛發展,中國在其執政後期成為巴西最大貿易夥伴;盧拉本人在任內也曾兩次訪問中國,並出席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綜合看來,盧拉政府在重視金磚機製作用、支援發展中國家權利、應對氣候變化、主張國際關係民主化、促進世界減貧事業發展等方面與中國有著相似的立場,這為中巴關係的發展帶來了利好。中國對此也表示歡迎。1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函祝賀盧拉就任巴西總統,表達了對中巴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的重視,並提出“推進雙邊務實合作,密切多邊協調配合”。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則赴巴西參加了盧拉的就職儀式,得到了巴西方面的熱烈歡迎,盧拉也向王岐山副主席提出了對訪華的期待和推動中巴關係再上新臺階的願望。
任重道遠:盧拉政府外交政策面臨制約
盧拉新政府外交雖有明確的目標、方向與重點,但實現這一願景也受到內外環境的限制。一方面,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對盧拉新政府外交政策形成制約。在2022年大選中,博索納羅雖失敗卻仍贏得可觀的支援,這也意味著盧拉政府如今面臨的是一個分裂的巴西。2023年1月初,盧拉新政府就面臨著博索納羅支援者衝擊巴西國家各權力機關的嚴重暴亂事件的衝擊,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極右翼力量的頑固性,顯示盧拉政府執政之路並非坦途。
除政治層面之外,巴西經濟狀況也不盡如人意。在盧拉第一次執政時,由於大宗商品價格有利,巴西經濟增長迅速,當時的巴西有能力向拉美和世界提供更多公共産品,有能力開展大國外交。但在盧拉離任後,巴西的國內經濟因各種原因出現了停滯與倒退:根據世界銀行以不變美元計算的結果,在2011年,巴西的GDP總量已達到1.77萬億美元,而在2021年則僅為1.83萬億美元,十年間增長極為有限。這種情況下,盧拉政府需要將更多精力與資源投入國內事務。相對而言,在外交層面的資源投入就會顯得捉襟見肘。
另一方面,國際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這也為盧拉政府外交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從地區層面來看,如今拉美國家多數由左翼政府執政,這對盧拉政府較為有利。然而,部分左翼政府並不穩定,如阿根廷左翼政府在國內支援率較低,在2023年選舉中前景不容樂觀。一旦出現拉美各國左翼政府被中右翼政府取代的情況,拉美地區的區域合作也會受到消極影響。另外,戰略競爭已成為當今世界大國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使得國際環境變得複雜多變,儘管巴西希望能夠在大國間保持一種平衡關係,但在具體政策實踐中可能面臨著嚴重挑戰。(責任編輯:華章 安然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