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發展貢獻方案

來源:光明網 丨 作者:李曉 丨 時間:2022-12-03 丨 責編:雷瀅

“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的普遍規律,又彰顯鮮明的中國特色,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途徑,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12月1日,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與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三屆發展中國家國家治理高端智庫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本屆論壇主題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道路:理念與實踐”,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

中國式現代化:一次理論與實踐的新突破

論壇上,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謝春濤表示,中國共産黨堅持獨立自主,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在堅持自己的理念、價值和基本制度基礎上,吸納其他國家和地區創造的人類文明共同成果,領導人民探索出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的一次重大理論創新,是對中國共産黨推進中國現代化實踐的科學概括與總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表示,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顯著標誌,廣大發展中國家正為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積極探索本國現代化發展路徑。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從四個角度分析走好現代化道路的經驗與啟示:一是應有堅強的領導力量,二是立足本國國情,三是滿足最大多數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四是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實現現代化的方式是多樣且獨特的,每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應立足國情,尋求一條適合其文化底蘊與基本國情的道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以深圳為例,詳盡分析了如何妥善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經濟發展與制度創新等方面的重要關係,並由此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經驗。

結合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重要使命,浙江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開啟多維度探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高品質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地區以及人與人之間發展、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指出,浙北與浙南在資源稟賦、經濟發展上存在鮮明差異,如何實現省域內均衡發展值得總結與關注。

現代化之路,如何走得對、行得通

如何找到一條合適的現代化道路?曲青山指出,發展中國家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國要實現現代化,需要彼此互學互鑒、共謀發展,不斷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發表觀點。他認為,應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充分發揮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合作效能,挖掘國家要素稟賦中所呈現的比較優勢,“把自身能做好的內容做大做強”。

如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資訊資料館館長崔友平認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公共服務政策體系,促進農村經濟顯著發展,滿足全體人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

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龔維斌介紹:實施精準扶貧方略、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對症下藥、大力開展教育扶貧、強化貧困地區生態修復力度等方式都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典型經驗。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育長李文堂強調,要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有別於西方式現代化,它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拓新路徑

“世界文明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文明孕育不同的現代化道路。”謝春濤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開拓新路徑,為尋求獨立自主與和平發展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方案、注入了新理念。

國際行政科學學會主席、巴林公共行政學院院長拉伊德·本沙姆斯表示,中國的發展模式為其他國家破解複雜難題提供了重要方案。“我們需要直面挑戰、未雨綢繆,完善國家治理機制、制定科學的公共政策,推動創新性變革、打造開放治理新格局。”

在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貿易和工業部前國務部長特卡·恩特哈布看來,中國式現代化為一些非洲國家提供了發展啟示:一是在強有力的黨中央領導下,科學制定發展目標,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動員與統籌;二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適應時代發展趨勢;三是完善公共基礎建設,為工業發展奠定基礎;四是重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現代化發展之路更具獨特性。

“在國際形勢紛繁複雜的當下,發展中國家需要暢通合作機制、增進有效溝通,促進國內發展與區域繁榮,為實現現代化注入動力。”寮國國家政治行政學院行政學部副主任蘇帕瓦迪·臘康賽説。

不少專家表示,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唯有合適的才是有效的。通過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合作,發展中國家可以充分借鑒經驗、利用後發優勢,自主選擇一條立足本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現代化發展道路。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