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高價能源使勁賣,補貼法案更危險,美“掏空盟友”戰略令歐洲很惱火

來源:環球時報 丨 作者: 丨 時間:2022-11-28 丨 責編:樂水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在經濟問題上自私自利,歐洲必須承認這一點”“美國大發戰爭財,卻讓歐洲國家受苦”。隨著歐洲深陷能源危機,越來越多的歐盟高級官員和業界人士向美國“開炮”:他們指責美國一邊借俄烏衝突向歐洲兜售高價能源和武器,大發橫財;一邊以《通脹削減法案》為名,在氣候和清潔能源等領域投資約3700億美元,吸引歐洲企業遷往美國,讓歐洲産業面臨被“掏空”的潛在風險,嚴重惡化歐美之間的貿易合作關係。一些歐盟官員甚至發出“美國是否還是我們的盟友”的靈魂拷問。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採訪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呼籲美國回應歐洲的擔憂,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於本週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就此問題直面美國總統拜登。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屢次為維護自身霸權坑害歐洲盟友,為重振本國經濟採取單邊主義政策,其霸淩行徑或導致歐美貿易爭端進一步加劇。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圖)

歐洲成為美國經濟反彈的“犧牲品”

據福克斯新聞網26日報道,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洲多國宣佈停止採購俄羅斯能源。為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國家轉而使用美國的天然氣,但價格卻是美國購買相同燃料成本的4倍。同時,由於歐洲國家向烏克蘭援助武器,致使自身出現庫存耗盡的情況,美國軍用裝備訂單也可能隨之激增。一名歐洲高級官員就上述情況對“政治新聞網”歐洲版表示:“事實是,如果你冷靜旁觀,從這場戰爭中獲利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因為該國以高價出售天然氣,並且兜售大量武器。”報道稱,這種“爆炸性”觀點已經得到歐盟很多官員公開或私下支援。有歐洲國家官員直言:“我們(美歐關係)確實處於緊要關頭。”

數據顯示,美國依靠能源出口,在第三季度扭轉了經濟衰退風險。而深陷能源危機的歐洲,成為美國經濟反彈的“犧牲品”。根據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美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有68%到了歐洲,達到390億立方米,超過去年全年。《環球時報》記者從美國能源資訊署網站查詢到,今年以來,美國向歐洲國家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比往年呈明顯增加態勢。

美國大發“戰爭財”讓一些“失血”的歐洲國家感到憤怒的同時,其今年8月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則讓歐洲陷入集體焦灼:約370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刺激,使得歐洲企業在高通脹和能源危機下,加大了赴美投資的衝動。據德媒報道,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選擇在美國各州投資,其中不乏行業巨頭,如漢莎航空、西門子等。

歷來將政府補貼視為扭曲市場行為的歐盟,認為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的做法是在發起“不公平的貿易戰”。英國《金融時報》27日援引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的話稱,《通脹削減法案》的措施“歧視歐盟汽車、可再生能源、電池和能源密集型行業”。歐盟委員會認為,《通脹削減法案》中的五項措施包含了稅收抵免和補貼,這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引述歐盟官員的話稱,這些不公平的做法將威脅歐洲工業的生存。歐盟負責內部市場的委員佈雷東強調,拜登政府的新補貼方案對歐洲經濟構成“生死攸關的挑戰”。

需要採取行動:這一切都太過分了

然而,歐洲的質疑在美國那裏只得到一番輕描淡寫的回應。“政治新聞網”歐洲版引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的話稱,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是俄烏衝突造成的,美國向歐洲出口天然氣,能讓歐洲遠離俄羅斯。一名美國官員還稱,天然氣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美國政府行為。對於美國政府的一系列做法,很多布魯塞爾和歐洲國家官員認為“這一切都太過分了”。

而最早將於明年1月1日生效的《通脹削減法案》正在加劇歐美之間發生貿易糾紛的可能性。本月早些時候,歐盟已經表示,因《通脹削減法案》破壞歐美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歐盟已向美方發出書面警告,並將考慮採取報復性措施。

“政治新聞網”稱,雖然歐洲已正式提出反對意見,但迄今為止,美國並沒有顯示出退讓跡象。歐洲新聞網援引荷蘭外貿與發展合作大臣施賴納馬赫爾的話稱,“我們必須一步一步來。我想以任何方式避免貿易戰,因為它傷害美國經濟,也傷害歐洲經濟。沒有人能從貿易戰中受益。”而博雷利在接受採訪時呼籲:“美國人——我們的朋友——作出對我們經濟有益的決定。”歐盟一名外交官甚至發出詰問:華盛頓到底還是不是我們的盟友?

據路透社27日報道,馬克龍將於本週到訪美國。法國的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馬克龍此訪將就美國鉅額産業補貼以及能源問題與拜登商談。一名法國總統顧問表示,馬克龍將嘗試效倣墨西哥和加拿大已經實行的模式,為歐洲企業爭取豁免。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計劃在與拜登的談判中打“中國牌”。據稱,他會告訴拜登,“你不能一邊要求我們在中國問題上給予幫助,一邊用《通脹削減法案》打擊我們”。

據歐洲新聞網報道,美歐雙方已經成立一個聯合工作組來解決《通脹削減法案》帶來的分歧,目前已經舉行兩次會議,雙方還將在12月5日召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會議時討論有關議題。但《金融時報》認為,找到解決方案很難。這家英國媒體分析稱,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了該法案,幾乎沒有進行重大修正的可能性。一名歐盟外交官還透露,拜登政府並沒有興趣再次讓該法案重回國會,“拜登對這項立法非常滿意”。

“歐洲要為美國人的一意孤行做好準備”

德國《商報》日前評論説,美國的保護主義根深蒂固,且正在快速發展,這將主導跨大西洋關係的發展。歐盟必須面對這一現實,哪怕是拜登的繼任者,也依然會走經濟封閉路線,不論他來自哪個政黨。歐盟必須重新自我定位。美國繼續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背後邏輯,是為了在核心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領域保持領先,防止被中國“超越”。因此,美國出臺了數以千億計美元的補貼及投資計劃,優先照顧本國廠商。“為了孤立中國,美國不惜和最重要盟友發生衝突。這種事情未來還會發生。歐洲人越早承認這點,就能更好地為美國今後的一意孤行做好準備。”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過去一段時間,美國政府均按照自己的節奏推動內政和外交政策。無論能源問題還是《通脹削減法案》,美國都是基於自身利益考量,令歐洲感受到打壓和不公平競爭。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美國不顧歐洲利益,甚至以損害歐洲利益為導向,服務於自己的國內政治經濟議程,這暴露出美國的自私自利。

宋國友表示,此次馬克龍訪問美國,是希望更好地維護法國與歐盟的利益。儘管如此,美國的政策已經制定、立法,通過政策調整完全滿足歐洲訴求的可能性不大。宋國友認為,在當前中美歐三邊關係上,美國的戰略意圖是將歐洲緊緊納入其全方位對華遏制的政策軌道上,以此約束歐洲。但由於上述種種問題,歐洲愈發感受到不應該與美國進行戰略捆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接下來若作出讓步,即便是姿態性的,也可能對歐洲起到安撫作用;但如果依然我行我素,歐美關係很可能進入特朗普時期後的第二次動蕩。

【環球時報駐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余 奇  昭 東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倪 浩 徐耶魯】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