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光明時評】讓更多人能共用數字紅利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丨 作者:朱巍 丨 時間:2022-08-05 丨 責編:華章

 【光明時評】

作者:朱巍(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近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閉幕。峰會聚焦數字産業的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衛星應用、5G等多個子領域,數據顯示共簽約數字經濟項目565個、總投資2990億元,充分展示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活力與持續的創新力。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何更好地彌補數字産品與老齡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是技術服務社會的最後一公里。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成果展示中,針對老齡群體研發的字體、機型、交互路徑等深受歡迎。特別是智慧終端針對老齡群體專門設計的一鍵呼叫系統、煙霧感測器和人體感應裝置,將在老齡群體的生活起居、身體醫療監測和居家安全等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産業數字化在助老行業發展中已越發迅速,覆蓋醫療、保健、金融、通信等傳統行業;在數字轉型方面,針對老年群體特質的線上線下打通服務也已經開始普及。在金融安全、日常醫療、適老通信服務和居家安全等多個領域,數字技術已全面嵌入為老服務之中。本次峰會不僅將這些助老、適老新産品進行了研發向産業的轉化,而且還將科技成果和産品應用納入老齡課堂,從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消除數字鴻溝,更好保障老年人權益。

此次峰會的另一大亮點是對數字助殘産業發展的關注和展示。對於聾啞人士來説,數字技術或能夠讓他們重新用聲音進行表達;對於聽障人士來説,將幫助他們通過圖像識別轉化成語音的方式重新認識世界;使用數字“義肢”,則能幫助肢體殘疾者解決不少日常生活問題。這些都是數字技術帶動助殘産業變革的縮影。數字技術助殘産業的發展,將深刻影響我國8500萬殘障人群的生活和創業狀態。

據統計,我國目前尚有1500萬殘障人士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通過數字賦能,將能降低甚至避免該群體因病致貧和因殘致貧的發生。數字賦能,還體現在對殘障人群的創新創業領域,很多地方已將殘疾人就業納入到數字産業賦能範圍,包括直播電商、文創産業、數字産品和技能培訓等,相關幫扶政策已經讓不少殘障人士重塑生活。

網路直播、數字産業、農業網際網路、跨境電商和物流平臺等産業平臺的建立,為創業者們特別是邊遠地區、農村人口、殘障人群創業者,搭建好了産業的平臺。以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為路徑,將生意做到世界各地,足不出戶,就可以線上完成選品、供貨、廣告、銷售、物流和評價。數字中國,正用一系列普惠性、兜底性的數字發展成果,讓人民群眾分享數字紅利。

更好地讓人民獲得數字紅利,是數字産業發展的內核。從數字産業發展目的看,就是要提升全體人民在數字時代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因此,數字技術的産業轉化,應多向弱勢群體傾斜發展,讓他們學會使用和有能力使用數字技術,如此才真正詮釋了“讓億萬人民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本次峰會側重關注並探討“為老服務”“助殘技術”“扶貧賦能”等內容,搭建了將科技進步最新成果與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相結合的交流平臺,將助推“數字為人民”工作走向縱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