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北約對全球和平與合作構成威脅”

來源:人民日報 丨 作者:張博嵐 丨 時間:2022-05-26 丨 責編:郭素萍

——北約固守冷戰思維有悖時代潮流②

 

 

 

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張博嵐

       作為世界上軍事開支最多、武器裝備最強和軍力部署最廣的軍事政治組織,北約用軍事集團對抗謀求絕對安全,靠販賣安全焦慮營造安全恐慌,不斷塑造新的假想敵並與之對抗,對大國關係和歐洲安全秩序造成嚴重衝擊。

 

在美國主導下,自1999年至今,北約先後5次東擴,成員國從16個增加到30個,向東推進1000多公里,直抵俄羅斯邊境。5月18日,芬蘭和瑞典駐北約大使在布魯塞爾北約總部舉行的儀式上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遞交了兩國加入北約的申請,此舉意味著兩國改變了多年來在軍事上不結盟的政策。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申請後表示,這是“歷史性的一步”,北約將儘快評估申請,並考慮兩國通往北約之路的下一步行動。

烏克蘭局勢發展至今,正是美國主導的北約堅持冷戰思維、持續推動擴張結下的惡果。美國國際問題專家托馬斯·弗裏德曼日前發表文章指出,美國關於北約東擴的重大決策失誤導致與俄方關係惡化,美政府應該承擔相當大的責任,“美國與北約都不是無辜的旁觀者”。

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

“將一個大國主導的聯盟擴大到另一個大國的邊界,本質上就是破壞穩定和充滿挑釁的”

2021年6月,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公佈的一份備忘錄顯示,199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詹姆斯·貝克與時任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會晤時承諾:“如果北約可以在德國保持駐軍,那麼北約將不會向東擴張,哪怕一英寸。”然而,蘇聯解體後的30多年來,北約已進行了5輪擴張。2008年,北約承諾將來會接納烏克蘭。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多次表示,北約持續東擴不可接受,但西方始終未能有效回應俄羅斯劃出的“紅線”。2021年12月,俄羅斯就安全保障問題要求美國和北約做出書面保證。此後,俄圍繞安全問題與美國、北約以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展開密集對話,但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在烏克蘭局勢高度緊張之際,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僅不勸和促談、降溫滅火,還通過投放武器、強化軍事部署等煽風點火,製造緊張氣氛。今年1月,北約決定向東歐成員國增派部隊、軍艦和戰機。2月2日,美國宣佈將向德國、波蘭和羅馬尼亞總計部署3000名軍人。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北約峰會決定繼續加強北約部隊在波羅的海沿岸、東歐和巴爾幹半島的軍事部署。斯托爾滕貝格在4月6日至7日舉行的北約外長會期間表示,他認為俄烏戰事將持續“許多個月甚至數年”,呼籲北約“維持制裁,加強防禦和威懾”。

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指出,“北約實質上已經通過代理人進入一場對俄戰爭,而且正在武裝代理人”,其目的是利用烏克蘭“耗盡俄軍和俄軍工力量”。

美國凱托學會高級研究員特德·卡彭特指出,美國和北約應為烏克蘭危機負責,“將一個大國主導的聯盟擴大到另一個大國的邊界,本質上就是破壞穩定和充滿挑釁的。”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表示,如果北約聽從成員國領導人和官員多年來發出的警告,即北約東擴將加劇而不是降低該地區的不穩定,這場戰爭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西班牙媒體——

“北約永不滿足的目標,是所有這些衝突的根源”

冷戰結束後,北約內部對其存續和戰略目標也有不小的爭論。為對衝內部的“離心力”,北約多次更新其戰略概念,其核心就是持續不斷地塑造新的敵人並與之對抗。

1991年,北約羅馬峰會通過《聯盟的新戰略概念》。北約把有關應對威脅的表述寬泛化,內容涵蓋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國際危機事件。1999年,北約又在戰略概念中添加了處理地區危機的職能。“9·11”事件後,反恐成為全球熱點,北約在更新戰略概念時又添加了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的內容。2021年,北約更是拋出“北約2030年議程”,在將俄羅斯列為主要對手的同時炒作“中國威脅”,宣稱要減少各成員國在威脅認知上的差異,加強政治融合。

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到烏克蘭危機,北約不斷鼓噪威脅和對抗。“北約永不滿足的目標,是所有這些衝突的根源。”西班牙《起義報》日前指出,北約繼續在“西方國家”升級,將那個虛假的“自由世界”的指令帶到更遠的地方,對反對其計劃的國家動輒發動入侵和戰爭。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羅伯特·韋德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渲染外部敵人的威脅,實際上是為了黏合北約內部成員。

近年來,北約在亞太地區也蠢蠢欲動。今年4月,北約外長會以“全球夥伴”為名,邀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4個亞太國家外長參會。5月,四國軍隊總參謀長參加北約軍事委員會舉行的參謀長會議。北約利用烏克蘭危機將觸角伸向亞太地區的意圖昭然若揭。

美國及北約固守過時觀念,用軍事集團對抗謀求絕對安全,靠販賣安全焦慮營造安全恐慌,強化敵友身份對立,脅迫地區夥伴選邊站隊,已對大國關係和國際安全秩序造成嚴重影響。《印度快報》網站刊文指出,北約在冷戰結束後持續擴張的目的,就是實現美國的霸權野心,“正如北約以往的所作所為所表明的,它不僅沒有維護其承諾的‘集體安全’,反而給不屈從美國利益的國家帶來嚴重的不安全感。”正如《美國保守派》雜誌在《北約當然過時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北約已不再是一個防止戰爭的聯盟,而是變成了一個在沒有必要存在的地方製造緊張局勢和敵對行動的機構。

巴西政黨領導人——

“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

北約擴張引發分裂動蕩,嚴重危害世界和平與穩定,損害了各國人民的利益。針對俄羅斯的全方位、無差別制裁,導致能源、糧食價格飆升,讓本就受到疫情衝擊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歐洲首當其衝,面臨資金外流、能源短缺、物價飆升以及難民涌入等諸多難題。

曾任南聯盟外交部長的日瓦丁·約萬諾維奇表示:“北約長達數十年的東擴是引發烏克蘭危機的原因,不僅如此,北約對全球和平與合作構成威脅。”拉丁美洲新聞社評論,俄烏局勢緊張時,北約和七國集團召開峰會,但他們只談論火藥,而不是食品或藥品。

巴西共産黨主席盧西亞娜·桑托斯指出:“美國對俄羅斯單方面實施一系列制裁,暴露出美式帝國主義本性,最終會反噬其自身。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會嚴重影響世界經濟。”

美國“反對戰爭”網站刊登馬薩諸塞大學教授約翰·沃爾什的文章説,俄烏衝突升級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並未站在美國一邊制裁俄羅斯,“在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中……有約170個拒絕加入制裁。這些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數。”

美國《外交官》雜誌指出,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應對烏克蘭危機上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有著明顯分歧,“這些國家的態度反映了對加劇地緣政治對抗做法的警惕”。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