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3c61c387b44c9bb32a28b77050f77.jpg

工作人員在位於浙江省湖州市織裏鎮的湖州朗田服飾有限公司流水線上生産童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編者按】

當前,中國正在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為更好全面、準確理解共同富裕,更好實現共同富裕。海外網策劃“共同富裕怎麼看怎麼幹”系列評論,本文為第三篇。

---------------------------------------

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共産黨確立的一項大政方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那些把共同富裕曲解為“中國要削弱市場經濟”的論調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中國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所謂“共同富裕就是要削弱市場經濟”的論調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也不符合中國發展的具體實踐。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中國共産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體現,是按既定目標、發展方向和戰略部署採取的行動,不是要改變發展方向,也不存在否定原有發展方向的問題。

市場機制具有優化資源配置、激勵創新、提高經濟效率和發展品質、促進生産力發展的優勢,可以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實現共同富裕就像做蛋糕,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就必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優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資源配置完全依靠行政指令,不僅會造成生産協調和組織成本巨大、官僚機構膨脹,還會讓企業失去市場競爭的壓力,扼殺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活力,失去技術進步的驅動力。改革開放後,中國果斷地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創造了大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奇跡,為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創造了基礎。

從1978年至2021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從大約3678億提高到114.4萬億元,每人平均GDP已超1.2萬美元。改革開放40多年可以説是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最顯著、人民得到實惠最大的時期。這個發展事實充分説明,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能夠為發展生産力、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創造條件。一些研究表明,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是目前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也是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最小的地區。

以浙江省為例,改革開放前,浙江省經濟總量屬於全國的中游位置。改革開放後,浙江省加快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市場活力催生出一個個有競爭優勢的産業集群,區域塊狀經濟迅速成長。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佔浙江全省生産總值的比重預計為66.3%,民營經濟創造的稅收佔浙江稅收收入的73.9%。更為可喜的是,2021年,浙江省每人平均GDP達到11.3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21年、37年居全國省區第一位。浙江省40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利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又有利於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的發佈清楚地表明,中國在堅持基本經濟制度上的觀點是明確的、一貫的,從來沒有動搖。中國實現共同富裕,不是要削弱市場經濟,而是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要看到的是,當市場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失靈”現象時,就需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反壟斷、反腐敗等手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創造機會公平;通過實施第二次、第三次收入分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政策措施,減少財富和收入差距,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以及規範培訓機構的舉措,並非是否定市場經濟的行為,而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公平、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各國市場監管者通行的做法。(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