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傳習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根本指針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李永勝 丨 時間:2022-02-21 丨 責編:王鑫

李永勝 陜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中國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身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必須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求是》雜誌第4期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站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歷史高度,著眼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對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出了五個全面的工作要求,方向明確,措施有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指針,意義重大而深遠。

堅持法治體系建設正確方向。方向就是旗幟,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法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産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定性,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樣,才能保證中國法治建設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始終走在為人民美好生活保駕護航的正確軌道上。

加快重點領域立法。立法就是把人民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形成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規範,達到“民治”的目的。立法具有指引作用、預測作用、評價作用等。為更好發揮立法對改革發展的引領推動作用,順應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需要,必須加強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等重點領域立法,加快數字經濟、網際網路金融、大數據、雲計算領域立法,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改革是破解發展難題的唯一齣路。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於深化改革。聚焦法治領域突出問題進行攻關,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目標,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當前,應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公平正義這個目標,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公平正義的陽光雨露灑滿人間,滲透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運用法治手段開展國際鬥爭。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國際鬥爭的重要手段。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日益增強,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愈來愈多,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必須善於運用法治手段,學會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進行有理有力的鬥爭,更好地維護中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贏得民族復興的良好外部環境。因此,必須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佈局,提高涉外工作法治水準,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能力。

加強法治理論研究和宣傳。理論引領、規範並指導實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離不開先進的法治理論支撐。為此,必須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和宣傳,尤其要加強中國法治理論的原創性研究,著力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三進”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宣傳教育,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從發展方向、立法重點、深化改革、國際鬥爭、研究宣傳等五個維度闡明瞭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路徑,順應了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需要,破解了法治建設的現實難題,回應了法治中國的時代之問。這對於系統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拓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有重大意義,有助於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責任編輯:王鑫)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