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薦讀

中國軍隊為和平而來

來源:解放軍報 丨 作者:羅錚 丨 時間:2020-09-22 丨 責編:王鑫

歷史長河中,總會有一些重要時刻發出意味深長的迴響。

2015年9月28日,紐約聯合國總部,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維和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又一個高光時刻——在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或代表注視下,習主席向世界闡明中國在涉及世界和平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提出加強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重要倡議,代表中國作出支援聯合國維和行動的6項承諾,引起國際社會持續而強烈的積極反響。

今年是習主席出席聯合國維和峰會5週年,也是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週年。在這個重要歷史事件交匯的特殊時刻回首凝望,一個事實無比清晰——在一步一個腳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歷程中,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堅定扛起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和平擔當,中國軍隊堅決履行捍衛世界和平的崇高使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作出了世人有目共睹的重大貢獻。

和平發展,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積極承擔與自身實力相稱的責任義務

“和平是人類共同願望和崇高目標。”

5年前,站在聯合國維和峰會的講臺上,習主席一語道出世界各國人民的期盼,也充分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和平的追求與熱愛。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不戰。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裏。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德國科爾伯基金會到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從南韓國立首爾大學到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再到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聯合國總部……習主席利用各種國際場合講述中國對和平的執著追求——強調和平對中國的意義,習主席用“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比喻;闡釋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意志,習主席指出“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平實的話語,精闢概括出中國與世界關係的邏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

“我們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以自身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30年的歷程,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注解。”國防部維和事務中心負責人表示。

將時間的指針回撥到30年前,1990年4月,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簡報上,首次出現關於中國軍人的消息:5位來自中國軍隊的軍事觀察員抵達大馬士革。這張特別配發了圖片的簡報,成為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史見證。

3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主席堅強領導下,中國軍隊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不斷向縱深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中國維和部隊構成從單一軍種為主向多軍兵種拓展,任務類型從支援保障向綜合多能轉型,行動目標從制止武裝衝突向建設持久和平延伸……

30年來,中國軍隊先後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維和軍人的足跡遍及柬埔寨、剛果(金)、賴比瑞亞、蘇丹、黎巴嫩、塞普勒斯、南蘇丹、馬利、中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促進和平解決爭端、維護地區安全穩定、加快有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目前,中國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餘人次,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軍人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從“0”到“4萬餘人次”、從“空白”到“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這些變化有力證明——在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取得自身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中國沒有止步于獨善其身,而是選擇兼濟天下,積極承擔與自身實力相稱的責任與義務。

“在過去的30年裏,中國維和人員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發揮著彌足珍貴的作用。”不久前,聯合國負責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讓-皮埃爾·拉克魯瓦説,中國維和人員對世界和平建設作出巨大貢獻,正是因為有中國的幫助,聯合國維和工作才能有效、高效地在全球開展。

鐵血擔當,中國藍盔的一貫風範——用出色表現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為支援改進和加強維和行動,中國將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決定為此率先組建常備成建制維和警隊,並建設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中國將積極考慮應聯合國要求,派更多工程、運輸、醫療人員參與維和行動……”

5年前,順應國際社會和全世界所有愛好和平人們的期盼,習主席在聯合國維和峰會上代表中國作出支援聯合國維和行動的6項承諾。5年來,這6項承諾從鏗鏘有力的話語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

2017年9月,中國軍隊完成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在聯合國的註冊工作;2015年以來,中國軍隊先後派遣25批維和工兵和醫療分隊共7000余人次赴海外執行維和任務;5年來,中國共為各國培訓維和人員2500余人;中國軍隊積極落實對非盟1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支援非洲常備軍和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部隊建設;2017年,中國首支維和直升機分隊部署至蘇丹達爾富爾;中國設立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2016年至2019年該基金在和平安全領域共開展52個項目。

如果説這6項承諾的全面落實彰顯了中國言出必行的大國風範,那麼在各維和任務區值守的中國藍盔則以過硬素質詮釋了大國軍人的鐵血擔當。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讓賴比瑞亞這個剛剛出現和平曙光的國家又一次遭受沉重打擊。當疫情襲來,賴比瑞亞全國的醫療衛生機構幾近癱瘓,超過40%的醫務人員被感染。不僅如此,埃博拉也給聯合國駐利機構和部隊帶來了恐慌,聯利團甚至做了最壞打算,要求各國維和部隊隨時準備撤離。疫情肆虐期間,中國赴賴比瑞亞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堅守崗位,連續施工28天,平均每天作業16個小時以上,比預計工期提前30多天,圓滿完成了中國援利埃博拉診療中心修建任務。

診療中心投入運作後,賴比瑞亞《焦點報》報道説,中國援建的埃博拉診療中心是1976年埃博拉病毒最初被發現以來,該國最好、最舒適、服務品質最高的埃博拉治療機構。

致命的病毒嚇不倒中國軍人,武裝分子的槍口同樣無法阻止中國藍盔前進的腳步。2017年3月,南蘇丹邊境城鎮耶伊爆發激烈武裝衝突,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被圍困在交火區域,生命安全面臨嚴重威脅。中國維和步兵營第一時間派出12名官兵驅車前往救援。救援車隊剛駛出臨時行動基地,就迎面遭遇數輛配有重機槍的皮卡,四週還有多股武裝分子邊向交火中心地帶運動邊開槍射擊。一路上,救援分隊先後3次突破武裝分子攔截,最終將聯合國民事人員全部轉移至安全地帶。

這次救援行動在聯南蘇團贏得高度讚譽,被作為範例推廣。時任聯南蘇團特別代表大衛·希勒表示,中國維和部隊採取的“強有力”措施值得稱讚。

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在炮聲中驚醒。這是中國維和軍人在海外履職的真實寫照。從1990年至今,不論在哪個任務區,不論多危險多艱苦,中國維和官兵始終出色完成各項任務,打造出“中國品質”“中國速度”“中國標準”等一塊塊金字招牌——

在柬埔寨,中國維和軍人創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橋”的奇跡;在馬利最高氣溫近50攝氏度的旱季,中國維和官兵不到4個月就建成了一座二級醫院;在黎以邊境“藍線”執行掃雷任務14年,中國維和官兵保持著“零傷亡、零事故”的驕人紀錄……

30年來,中國維和官兵累計新建、修復1.7萬餘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橋梁;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炸物1.4萬多枚;運送各類物資器材超過120萬噸,運輸總里程達1300多萬公里;接診病人24.6萬餘人次;完成長短途巡邏、武裝護衛、難民營搜查、監督聯絡、談判調查等任務不計其數。

中國藍盔的優異表現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曾發表研究報告稱:“中國維和部隊是聯合國任務部隊中水準最專業、效率最高、訓練最有素和最守紀律的隊伍。”

不畏犧牲,中國軍人的精神底色——用生命兌現捍衛世界和平的錚錚誓言

“聯合國維和行動為和平而生,為和平而存,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途徑。維和行動給衝突地區帶去信心,讓當地民眾看到希望。”

5年前,在聯合國維和峰會上,習主席用這句話高度概括了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意義,同時也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維和人員所肩負的重要責任。

和平需要維護,但維護和平是需要以青春、汗水甚至鮮血、生命為代價的。93年前誕生於南昌起義的人民軍隊一向英勇無私、不畏生死;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的中國軍人,擁有和先輩們同樣的精神底色。

黎以邊境,中東地區由來已久的“火藥桶”。2005年12月,作為聯合國軍事觀察員,杜照宇被派往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部署在黎以臨時停火線黎巴嫩一側的希亞姆哨所。次年7月,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軍爆發激烈衝突,希亞姆哨所周邊頻頻遭到轟炸。當地時間7月25日晚,希亞姆哨所被以軍航空炸彈直接命中,哨位上的杜照宇與其他3名聯合國軍事觀察員一同遇難。任聯合國軍事觀察員8個多月時間裏,杜照宇先後執行巡邏任務150余次,上報觀察報告200余份。無情的戰火帶走了杜照宇34歲的生命,燃燒著他的錚錚誓言:“軍人的職責不是戰爭,而是制止戰爭。”

恐怖襲擊頻發的馬利,被稱為聯合國最危險的維和任務區。當地時間2016年5月31日晚,申亮亮與戰友司崇昶共同擔負中國赴馬利維和工兵分隊營區2號門崗警戒任務時,一輛載有5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高速衝向營門。申亮亮當即向作戰值班室報告,拉響警報通知營區做好防護,同時果斷指揮司崇昶向目標開槍射擊,並在爆炸瞬間將司崇昶推離哨樓。申亮亮本有時間和機會隱蔽,但他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始終堅守哨位履行職責,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營區內其他人員的平安。

2019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申亮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就在申亮亮犧牲僅僅一個多月後,中國軍隊又失去了兩名維和軍人。2016年7月,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在首都朱巴持續激戰。從7月8日開始,雙方的交火逐步升級,坦克、裝甲車、武裝直升機等重型武器相繼出現在聯合國營區及難民營附近。為確保難民營安全,中國維和步兵營戰士李磊、楊樹朋和戰友們在難民營4號哨位執行警戒任務。7月10日傍晚,一枚火箭彈擊中正在哨位執行任務的105號步戰車,李磊、楊樹朋先後壯烈犧牲。那一天,李磊、楊樹朋已經連續奮戰了十幾個小時,連隊原計劃安排他們休息。然而,正是心中那股強烈的信念,讓他們再一次走向火線。

2016年12月31日,習主席發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時特別強調:“中國維和部隊的幾名同志壯烈犧牲,為世界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懷念他們,要把他們的親人照顧好。”

世界不太平,和平需捍衛;中國本土無戰事,中國軍人有犧牲!30年來,16名中國維和軍人為了崇高的和平事業獻出生命。劉鳴放、杜照宇、謝保軍、申亮亮、李磊、楊樹朋……這16名中國維和軍人,或是在執行任務中不幸犧牲,或是在空襲中遇難,或是在任務區染病去世……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中國軍人的血性與擔當,也激勵著戰友們繼續履行神聖使命、捍衛世界和平。

“你之所以看不見黑暗,是因為有人用身體拼命把它擋在了身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李磊、楊樹朋犧牲後,社交平臺上不斷刷屏的這兩句話,正是中國軍人為和平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有力注解和最佳詮釋。

美美與共,中國軍隊的不懈追求——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和平無價,但歷史經驗表明,和平也是易碎品。

當今時代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威脅人類安全、生存、發展的挑戰複雜而嚴峻。面對關鍵時刻、十字路口,有人躑躅徬徨,有人逆流而動,也有人勇毅前行。

2015年9月28日,出席聯合國維和峰會的同一天,習主席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維護和平、命運與共,這正是中國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時代之問的響亮回答。

近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順應歷史潮流的中國理念日臻成熟完善,成為激蕩世界的時代強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習主席提出邁向命運共同體“四個堅持”的實踐路徑;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上,習主席系統闡述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位一體”路線圖;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主席詳細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每一次縱貫古今、娓娓道來的講述,總能凝聚廣泛共識。

口言之,身必行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既是倡導者也是行動者,肩負和平使命的中國維和軍人更是重要的參與者。

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尼亞拉市,有一所中蘇友誼小學。這所在中國維和軍人幫助下建立的學校,是當地辦學規模最大、教學條件最好的小學。

關於這所小學的故事還得從13年前説起。2007年,中國首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分隊部署到任務區後,發現附近的尼亞拉市連一所像樣的小學都沒有,於是他們積極協調多方,為建設學校選址規劃。

2009年5月,學校破土動工,承擔施工任務的是中國第2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平整土地1.3萬平方米、搭建校舍32間、安裝桌椅600套、修建足球場1座……經過3個月的奮戰,一座學校拔地而起。時至今日,中國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工兵已經輪換到了第16批,但中國維和軍人對這所小學的援助從未中斷。

30年來,在中國藍盔部署的各個任務區,類似的暖心故事舉不勝舉——在剛果(金),中國維和官兵連續10餘年接力援助營區附近的SOS國際兒童村;在南蘇丹,中國維和醫療分隊與瓦烏瑪麗護士學院等衛生機構結成對子,進行技術幫帶;在馬利,中國藍盔定期邀請駐地兒童走進維和營區,向孩子們傳授知識,並贈送學習用具……

一位聯合國官員這樣評價:“在中國軍人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民族最偉大的優點——善良和智慧。如果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像中華民族一樣友善,這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

“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軍人走出國門,他們或是踏浪大洋保護商船,或是拯救生命送去健康,以實際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2008年以來,中國海軍已向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派出36批護航編隊,為約7000艘中外船舶提供安全保護,解救、接護、救助遇險船舶70余艘;和平方舟醫院船入列10餘年來,先後執行7次“和諧使命”任務,共訪問43個國家,在到訪國累計接診病患超過23萬人次;2014年,西非國家發生埃博拉疫情,中國軍隊上演“最美逆行”,先後向獅子山、賴比瑞亞派出6批醫療隊執行援非抗埃任務……

這些年,在馬航客機失聯、尼泊爾地震、寮國水災潰壩等諸多重大突發災難中,都能看到火速馳援的中國軍人。

“中國軍事實力不是為了示強,而是為了扶弱;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和平。”“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這些國際社會的評價,正是新時代中國軍隊作為的真實寫照。

大國之大,不在於體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於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軍隊將一如既往開展國際軍事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積極履行同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責任和義務,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貢獻力量。”習主席向世界鄭重承諾。

中國軍隊為和平而來。展望未來,中國軍隊必將在國際和平事業的舞臺上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為全人類的美好未來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