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許召元:圍繞主要目標建設品質強國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許召元 | 時間:2023-03-29 | 責編:申罡

文 | 許召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品質是人類生産生活的重要保障。人類社會發展歷程中,每一次品質領域變革創新都促進了生産技術進步、增進了人民生活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致力於品質提升行動,提高品質標準,加強全面品質管理,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高品質發展。”不久前印發的《品質強國建設綱要》提出了推進品質強國建設的主要目標,為全面提高我國品質總體水準、提高經濟發展品質效益指明瞭方向。

提升供給體系品質

走品質效益型發展道路是經濟發展水準持續提升的重要路徑選擇,也是推動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每人平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大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多層次,對品質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還要看到,我國品質水準的提高仍然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品質發展基礎還不夠堅實,需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品質。

一方面,要顯著提升産品、工程、服務品質水準。從國內看,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準提高,消費水準也隨之提高,需要更高品質的産品、工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從國際看,我國産業鏈環節的品質水準仍然有待提升,在部分工業品領域與國際領先水準有一定差距,只有不斷提升産品、工程和服務品質,才能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取得新優勢。另一方面,要持續增強産業品質競爭力。我國産業要向全球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離不開品質效益的持續提升。具體來看,增強産業品質競爭力既體現在能夠形成一大批品質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又體現在持續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等方面。

構建高水準品質基礎設施

市場經濟條件下,標準是衡量産品和服務品質水準的尺規,是引導品質提升的標桿。高品質的産品和服務意味著符合較高的品質標準,高的品質標準需要有好的標準基礎設施作為支撐。品質標準要與發展階段相適應,適時調整和提高不同産品和服務的標準。要深入推進標準化運作機制創新,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二元結構,不斷提升標準供給品質和效率,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

除此以外,高水準的品質基礎設施還要具備高水準的檢驗檢測和認證能力。要提升檢驗檢測的服務效能,加強檢驗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支援區域內計量、標準等要素整合融合,鼓勵跨區域要素融通互補、協同發展。從事檢驗檢測相關的企業或機構也要提高服務水準,著力培育品牌、提升形象。同時,還要重視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進品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我國産品走出國門提供更多助力。

推進品質治理現代化

沒有好的品質治理體系,很多産品就會陷入“優汰劣勝”的低品質困局。一般來説,生産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要更高的成本,並通過相對較高的售價彌補這部分增加的成本,獲得較好收益。但現實中,很多産品的品質水準並不容易被消費者直接感知,很多高品質商品難以賣出高價,或者提高的價格不足以彌補增加的成本,就會導致生産高品質商品的企業效益低於生産低品質商品的競爭對手,這將造成很多企業不願意提高商品品質。因此,只有建立並完善品質治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打破低品質困局,形成獎優罰劣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導企業産生品質提升的內在激勵。

推進品質治理現代化要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具有權威性的外部檢測制度。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網際網路+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完善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制度,探索建立全國聯動抽查機制。同時,還要發揮好平臺企業作用,做真做實消費者評價。二是建立健全公開、公正和高效的披露制度。只有全面進行公開、公正和高效的資訊披露,才能對生産假冒偽劣産品和劣質服務的企業形成震懾,對提供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企業形成激勵。對此,要建立健全強制性與自願性相結合的品質披露制度,鼓勵企業實施品質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完善品質統計指標體系,開展品質統計分析。


發表評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