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邢成舉:助農直播應堅守益農底線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邢成舉 | 時間:2022-09-30 | 責編:申罡

文 | 邢成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

近些年,網路直播帶貨催生了一批網紅主播,借助消費幫扶、助農扶貧以及公益銷售等政策東風,不少短視頻平臺也搭上助農的發展快車道。從整個直播帶貨的生態看,直播帶貨推廣的農産品良莠不齊,在市場監管和用戶選擇下,一些經不起考驗的主播會被淘汰。在這個層面上,主播間的相互監督有著積極意義。但也應該看到,一些主播間的“互撕”行為背後,很可能有著追求更多網路流量的目的,甚至可能存在資本間的博弈。

最近,針對網路直播帶貨玉米,不同平臺間主播的“互撕”在全網形成一定關注。批評者認為有主播賣的玉米價格高得離譜,被批評者則認為優質農産品就應實現優價。同種産品,因為産地不同,土地肥力和地塊區位等因素也不同,這都會帶來成本的差異。7元一個玉米棒貴不貴,恐怕不能一概而論,即使在地域廣闊且土地肥沃的東北,這樣的價格也算不上高,因為農戶在種植玉米的時候並沒有把自己的勞動力成本計算在內。今年8月,筆者曾到內蒙古的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進行調研,當地一畝玉米的産量在2000斤左右,在不考慮勞動力成本的情況下,一畝地的收入約為1000元,這還是在今年玉米價格較高的情況下。如果算上人工成本,這都是賠錢的。在甘肅、貴州、青海等地力較差且乾旱的地區,一畝地的玉米僅有600斤左右的産量,其市場價值約為800元,如果按照7毛錢一個玉米棒銷售,再除去成本,恐怕沒有啥收入。

同樣存在其他情況,筆者7月在陜西渭南合陽縣農村進行調研,當地農村用來種植玉米的土地租金很低,每畝土地的租金價格是50-100元,這就讓玉米種植的成本降低了不少。也正是因為地租價格低,一些沒有發展經濟林果種植的村莊産生了一批種糧大戶,他們出售的不是玉米棒,而是曬乾的玉米粒。如果這裡的種糧大戶都能按照7毛的價格出售玉米,種糧人一定會很高興。因此,網路直播帶貨主播應充分了解農産品生産及成本的區域差異等一些基本事實,盲目批評不僅無法凈化網路直播生態,更可能會惡化農産品生産産業鏈上下游的關係,甚至出現“互撕”成本由農民買單。

還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分層的情況將更加明顯,有人消費7毛的玉米棒,也有人消費7元的玉米棒。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的並不是玉米價格的高低,而是這樣的價格是否有人消費,是否保證了産品的品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在農業領域如果實現,那一定是綠色農業的發展,一定是將生態價值轉移到農産品當中再進行價值實現。當然,我們無需擔憂糧食安全,高價玉米並不會帶來糧食價格的顯著上揚。農民一方面肩負國家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還需要實現高品質的小康生活,有少部分農民以較高價格出售農産品並不令人奇怪。

網路直播帶貨需要規範發展,尤其是網路行銷力度大的主播,更需要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和電子商務等部門加強監管和引導。網路直播平臺不是主播爭奪影響力的私人戰場,而是公共空間,尤其是涉及助農與公益性質的網路直播帶貨。網路時代,助農與公益需要在真正助農的成效上論英雄,益農是帶貨主播應堅守的底線。故此,相關監管部門與業務指導部門需要尤其注重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直播帶貨農産品的品質監管,確保産品品質;二是強化帶貨主播與農業生産主體或是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直播紅利可以惠及農戶;三是加強網路助農直播平臺的輿情監測,及時處置可能給農戶合法權益帶來不良影響的網路直播行為。


發表評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