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郭珍: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方式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郭珍 | 時間:2022-09-28 | 責編:申罡

文 | 郭珍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期,不少地方公佈關於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設方案或典型案例。自從《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印發以來,各地積極探索,為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提供了實踐經驗。從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角度看,還可根據物品屬性類別,分類施策,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升生態産品供給水準。

依據物品屬性,生態産品分為具有公共物品屬性的原生態産品,如空氣、水源、土壤等産品,以及具有俱樂部物品與私人物品屬性的衍生態産品,如由自然生態系統直接提供的木材、水産品、中草藥等物質産品,以及人類參與後産出的農産品、休閒旅遊等産品和文化服務。

原生態産品的供給能力決定著衍生態産品的供給水準,優質的原生態産品有利於提升衍生態産品的數量與品質。比如,通過生態修復,昔日污水橫流的鹽田灘塗變為湖水湛藍、林木翠綠、鳥類成群的城市綠肺。有了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宜人的氣候這類原生態産品,更多更好的衍生態産品得以産出,比如景觀、農産品等。反過來,衍生態産品的價值增值,又能激發相關主體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動力,相應提升原生態産品的供給水準。如此,便可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迴圈。

不過,由於不同類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難易程度不同,應合理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探索生態産品的差異化價值實現機制,使兩類生態産品都能得到高品質供給。

進一步改進原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原生態産品具有非排他性,在價值實現上存在諸多障礙,需要政府主導提供。政府可以通過支付生態産品保護補償等方式,委託其他地區或主體生産,形成“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的利益迴圈。可參照生態産品價值核算結果、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等因素,建立兼顧效率與公平、以財政轉移支付為主體的縱向生態産品保護補償機制。由受益地向供給地支付生態補償,建立效果導向的橫向生態産品保護補償機制。推動不同地區之間開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資源産權流轉,形成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原生態産品價值實現路徑。通過多樣化的保護補償機制,助力原生態産品産生顯著正外部性,築牢生態基地。

進一步完善衍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衍生態産品具有排他性,由市場供給更有效率。針對市場需求,圍繞衍生態産品的供給和價值實現,在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上下功夫,開發原生態種養産業、環境敏感型産業、生態旅遊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延伸衍生態産品的産業鏈、價值鏈、創新鏈。通過創新發展衍生態産品,提升“綠水青山”等原生態産品的價值,促進其轉化為“金山銀山”,推動提高生態産品的整體供給能力與水準。


發表評論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