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新時代需要新的“社會主義改造”

來源:人大重陽網 | 作者:劉志勤 | 時間:2021-09-18 | 責編:申罡

文 | 劉志勤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熟悉新中國經濟發展史的人,絕對不會忘記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進行的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改造”堪稱是新中國最早的經濟“改革”舉措,正是由於中國政府及時,成功地進行的那場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造”,使得新中國在千瘡百孔的舊中國的經濟基礎上,迅速找到醫治各種舊制度遺留下來的各種弊病的方法,在最短時間內讓新中國的建設走上正軌和正確的方向。這次史無前例的“社會主義改造”,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各階層,各行業,各産業,各個個體投入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之中。人們迸發出高漲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和為國家分憂的熱情,成為推動社會變革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重要推動力。生産力得到解放,生産關係獲得改善,生産率受到釋放,保證了新中國的經濟順利轉型和振興。三年完成的“一化三改”(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標誌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這在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進步,大飛躍。中國後來的成功幾乎都來自於當年這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功。


新中國經濟後來的飛躍與壯大,皆得益於成功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場偉大“改革”的嘗試為1978年以後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與總結當年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歷,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毛主席在1952年9月提出中國需要用10-15年時間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任務。到1953年8月,這個設想變得更加具體化:中國要用50年到70年時間,也就是到十五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可以建成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現在進入十四個五年計劃期間,一切都按照中國共産黨當年的戰略規劃發展,其間雖然發生一些波折,走了一些彎路,但是中國發展的總方向從未發生動搖和改變。


在中國經濟發展到十四五計劃的關鍵時刻,我們又到了要進行新時代的新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階段。


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中國的生産關係,生産資料和生産力,特別是市場經濟對原有的體制與機制的衝擊,使得中國的資本經濟關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資源,資本,資訊”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迅猛的主要動力,這些“顛覆性”的衝擊,改變了原有的産業和行業格局,甚至改變了人們對市場規律和市場價值的主觀認知。社會上崇拜資本力量,輕視法律和規則,蔑視社會公平與基本法則。


所以,我們有必要進行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下的新的“社會主義改造”,讓脫軌的回歸正道,讓走歪的重新啟程,一句話就是撥亂反正。


七十年前啟動的“社會主義改造”,解決了中國的“生存”問題 ,現在要進行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改造”則是解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時隔七十年,再討論新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具有特殊意義。儘管兩個時代,兩個時期的“改造”內容與形式都大不相同。


現在的國際形勢發展多變,各種不穩定因素對中國的干擾很多,很大。中國會長時間面臨如何“生存”和如何“發展”的挑戰。


過去我們常説“生存權”最重要,沒有“生存”,何來“發展”。西方少數政客總想找到各種藉口限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生存權”。當中國已經站穩腳跟了,要發展了,西方又千方百計對中國卡脖子,搞脫鉤,剝奪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現在我們比如何時候都清醒:我們既要“生存權”,更要“發展權”,因為我們深知沒有“發展”,何來的“生存”,沒有“發展權”,“生存權”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會成為一句空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發展是硬道理,這句話硬得有道理!


中國要解決“永續發展”的挑戰,還需要深入,不斷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革”,為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不懈努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