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李勇堅:平臺企業勿忘互聯互通初心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李勇堅 | 時間:2021-09-16 | 責編:申罡

文 | 李勇堅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近日,工信部要求各大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按照整改要求,務實推動即時通信遮罩網址連結等不同類型的問題,分步驟分階段解決,以實現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從本質上看,這是在要求平臺企業回歸到網際網路初心,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合作共用、激發創新精神。


網路空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資訊可以在其中無障礙地自由流動,並形成以分享、平等、協作、普惠、創新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精神。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1.6%。不過,網際網路在發展過程中,經過市場競爭,形成了一批大型平臺企業,這些平臺企業佔據了用戶在網路空間的主要入口,逐漸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通過互相遮罩形成了所謂的“護城河”,將競爭對手或生態外的企業排除在服務市場之外,也給用戶的權益帶來了損害,對中小企業發展和網際網路快速創新迭代帶來了不利影響。


推動網際網路平臺間互聯互通,將有效維護網際網路的“互聯”本質,有利於更好地保護用戶權益。互聯互通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極大地便利用戶的使用,在歷史上,銀行(通存通兌)、基礎電信業、鐵路等領域的互聯互通,推動了社會發展繁榮。如果網際網路平臺間不能互聯互通,就會限制用戶的資訊分享,需要複製連結並另行打開其他APP等多步驟操作,人為製造了數字鴻溝,不利於用戶使用。很多平臺惡意遮罩外鏈的理由是“網路安全”,這一點是不能成立的。因為跨平臺之間的資訊不能聯通,平臺間管理協同、資源共用和聯動處置能力不足,反而增加了網路不安全因素。


推動網際網路平臺間互聯互通,有利於打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在生態封閉的現狀下,平臺可以依靠流量、通道、數據等資源很容易地獲得高額利潤,並依託其數據、流量等方面的優勢將其壟斷地位擴張到其他領域,用戶便利性大為降低,也損害了創新創業的活力。但當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中小初創企業能夠在不同的平臺之中獲得相應的資源,能夠提升創新創業者經營便利性,降低跨平臺推廣的成本,使其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用戶服務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而平臺企業在持續的競爭壓力下,也會加大創新投入,提升其技術水準和服務品質,從而引領數字經濟的創新,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