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李思輝:回鄉創業,要在低門檻中追求高品質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思輝 | 時間:2021-08-27 | 責編:申罡

文 | 李思輝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創業。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團隊的一項調研顯示,縣域內返鄉創業青年的創業領域大多集中在門檻不高的創業項目——辦養殖場、開小店等。同質化競爭者越來越多、物料成本不斷上漲、價格戰愈演愈烈,成為不少返鄉創業者不得不面對的困境。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它在給日趨凋敝的農村帶來重新煥發生機活力的歷史性機遇的同時,也為千千萬萬年輕人提供了實現創業夢想的空間。相對於在城市創業,返鄉創業的門檻較低,年輕人懷揣夢想,充滿創業熱情,辦個養殖場、開家小店、租幾個蔬菜大棚、開個網店推銷農産品等,説幹就幹,看起來上手容易、回報快、容易成功。殊不知,其實只要是創業,就會有競爭、有風險。


對很多年輕人而言,返鄉創業往往需要直面資金不足、難以引進和留住適用人才、經營運作成本高、難以説服農民加入、難以找到營利模式、自然天氣風險、難以融入農村生活等現實問題。相關調研顯示,57.1%的“三農”項目創業失敗的受訪大學生,把失敗原因歸結為“不懂農業政策”。在為一些返鄉創業典型的成功喝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看到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因為不了解農村、不懂農業政策、缺乏創業經驗而陷入焦慮的現實。


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1010萬人,為歷年之最,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大批年輕人在風華正茂之時回到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活力。在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的同時,有關方面也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創業指導、政策扶持,盡最大努力呵護他們紮根鄉村、實現價值的熱情。


年輕人有知識、有拼勁和闖勁,缺的往往是因地制宜的創業思路。在創業過程中對他們進行鄉村文化、農業技術、産業特點、市場供需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指導他們把自身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理念和視野、資訊和資源與本鄉本土産業資源結合起來,找準創業門路,能讓他們少走很多彎路。對返鄉創業的年輕人進行建檔,確立創業指導部門、創業政策聯繫人,點對點到府提供各項政策諮詢服務,讓他們能夠及時掌握政策、綜合利用資源,年輕的創業者們就不至於對政策“摸不著頭腦”。説到底,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眼下返鄉創業的相關政策越來越完備,鄉村對很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具有吸引力,當下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不斷優化、細化創業服務,盡力幫助返鄉創業者解決創業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提高他們的創業成功率。


有年輕人,鄉村才有活力,才有希望。方方面面關心愛護年輕人,給予年輕人更多創業指導、創業幫扶,非常必要。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明確表示經過3至5年努力,支援返鄉入鄉創業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返鄉入鄉創業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迸發,産業轉移承接能力進一步增強,帶動就業能力進一步提升。返鄉創業門檻相對比較低,但返鄉創業並不等於低水準創業,尤其是年輕人返鄉創業,既要有熱情,也必須充分調研、認真思量,在低門檻中追求高品質。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