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錢峰:中國“走出去”步伐只會越挫越勇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錢峰 | 時間:2021-07-27 | 責編:申罡

文 | 錢峰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日前發生在巴基斯坦北部針對中國工程人員的恐怖襲擊事件引起國內外輿論廣泛關注。在討伐和譴責恐襲的聲浪中,從經濟角度唱衰“一帶一路”倡議、貶低中巴經濟走廊的有之,從政治角度冷嘲熱諷中巴關係甚至幸災樂禍的也有之,其中還不乏出於對中國海外人員安全的擔憂進而質疑對外援建的聲音。


客觀來看,中國近年來正闊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和經濟競爭前沿,在全球亂局發酵且前路不明之際,我們海外安全利益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豐富。從眾多工程人員到海外中資企業,從項目駐地直至海陸交通要道,需要保護的海外利益越來越多。


毋庸諱言,“走出去”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與中國有著全方位合作關係的“巴鐵”,雖然高度重視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近年來還新建一支1.5萬人的特別安全部隊專門保護在巴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中資項目,但中巴經濟走廊沿線局部地區的安全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尤其近期鄰國阿富汗暴恐活動抬頭,刺激了一些蟄伏已久的恐怖勢力再度蠢蠢欲動。


這次恐襲後,有人提出中國憑藉體制優勢、經濟實力以及市場空間等,沒有辦不成的事,因此“為了規避越來越大的風險”,應考慮暫時放緩“走出去”的步伐。筆者認為,面對此次恐襲,既要總結經驗教訓,迎難而上加強能力建設,構建和完善中國海外安全利益保護體系,也要從經濟發展、大國競爭和爭取國際民心的角度,進一步堅定中國對外開放、擁抱世界的決心和信心。


一方面,必須吃一塹長一智,不能讓我海外人員的鮮血白流。未來可以從法律政策、領導機制、力量融合、情報獲取、國際合作等入手,積極加強外交斡旋、軍事行動、情報蒐集、快速出警、輿情管控以及民政安置等涉及國家事權的六大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系統整合水準,並針對海外安全項目的不同性質和實際需求,制定重點保護、政策性保護、一般性保護、預警性保護等差異化方案和措施。與此同時,還應借鑒國外成熟的經驗做法,勇於探索與突破海外安保企業使用武力的局限和替代策略。海外企業也應將安全風險評估、安保方案制定以及與專業安保公司的服務承包作為在高危地區的標配。


另一方面,面對百年變局和戰略需求,中國“走出去”的大方向不會逆轉。當前,疫情極大衝擊世界經濟,全球化退潮加速,産業鏈供應鏈出現分散、收縮與重構趨勢。而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硬脫鉤”風險增大。美國的政治經濟脅迫以及“長臂管轄”使得中國外部發展環境趨於嚴峻。


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構建“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有助於發揮我們製造業門類齊全的基礎優勢,抓住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引擎的機遇,強化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中國製造”的帶動力,努力在國際關係、全球能源供給、全球化産業鏈和金融體系等方面構建更為廣泛、遏制美國可能滑向極端的多層級“國際統一戰線”。這種在更高水準推進改革開放、在更深層次融入新型全球化的戰略佈局,體現的是大國自信,任何在操作和執行層面將“注重國內迴圈”異化為“忽略國際迴圈”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毫無疑問,實現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征程,同時也是一場爭取國際人心的時代博弈。最終真正影響世界公眾觀感的決定性因素不是以力服人,而是行勝於言,是輿論場之外實實在在的成就比拼,是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磚一瓦。正因如此,即便遇到一時的挫折和阻礙,中國仍將繼續與國際社會保持高品質的開放合作。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