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徐高:新冠疫情與貨幣政策的重大轉變

來源:北大國發院網 | 作者:徐高 | 時間:2021-07-15 | 責編:申罡

文 | 徐高 北大國發院兼職教授 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數約為40萬,疫情仍在蔓延,屢有反覆。然而,新冠疫苗的接種給疫情的走向帶來一定程度的確定性。在我看來,今後疫情的走向可以交給時間,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讓足夠多的人接種新冠疫苗,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干擾就會大幅下降。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將逐步減弱,這是個大概率事件,我們更應關注的是疫情的後續效應。2020年,有三位學者研究了從14世紀以來全球暴發過的17次大規模疫情,比如黑死病、西班牙流感等。通過研究,這些學者發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比如十年、二十年,疫情都會對真實利率形成明顯抑製作用。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因為疫情造成大量的人員損失;與此同時,疫情也令經濟需求減弱,導致資本回報率下降,真實利率下降。


如果此次新冠疫情的後續效應仍然重復過去17次大規模疫情的“老路”,那麼我們對全球經濟中長期前景的態度是要相對悲觀。但我認為,新冠疫情和歷史上的幾次大規模疫情有很大不同,最主要的差別是新冠疫情暴發時,全球已處在紙幣體系中,這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經濟環境。


需求端:刺激經濟不再受傳統貨幣體系的約束


20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人類社會徹底進入紙幣體系,紙幣體系的特點就是貨幣發行不與任何實物掛鉤。紙幣體系出現之前,貨幣發行受國家黃金存量的影響和約束;紙幣體系出現後這些影響和約束不復存在。


進入紙幣體系後,人類擁有了無限的名義貨幣創造能力,比如辛巴威曾發行面額為100萬億金元的紙幣。當然,到最後不得不承受惡性通貨膨脹的結果。但名義貨幣購買力已不再是一種約束。新冠疫情暴發後,全球三大央行——美、歐、日央行資産負債表大幅擴張,這是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一種表現。


細看美國,我們發現疫情暴發後美國居民的收入反而高於疫情前,這出乎意料,但又有內在合理性。美國在疫情之後大量給居民發錢,背後的支撐是美聯儲大量購買美國國債。通過財政這個渠道,美聯儲把大量的錢直接放到居民手裏,直接帶來居民收入和支出的擴張。

 

所以在疫情暴發後,美國經濟在需求層面復蘇的非常好。從上圖可以看出,美國零售從絕對水準來看比疫情暴發前高出20%。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美國GDP年增長率約為2%到3%,名義年GDP增長率約為4%到5%。因此,美國零售總額這一年多時間增長20%,非常罕見。


中國零售水準在疫情之後也有明顯復蘇,目前絕對水準比疫情暴發前高出5%多一點。因此,如果只從需求面看,美國經濟復蘇領先於中國,主要不是美國的疫情控制好,而是採用了超強的政策刺激,尤其是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但既然發出那麼多貨幣,總得有相應的供給對接;如果沒有足夠的供給,貨幣就會演化成為價格的上漲,最終演化成通脹。放眼全球,有龐大的生産能力,疫情控制得比較好,開工比較正常的經濟體只有中國。在生産面也就是供給面,經過季節調整後,中國工業産出的絕對水準比疫情前高出5%到10%,而美國的工業産出水準才剛剛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因此在供給層面的復蘇,中國領先美國。


中美間互補式的復蘇再度強化了“中國生産——美國消費”的全球迴圈。從下圖的中國經常性賬戶順差和美國經常性賬戶順差之間的走勢,可以看出鏡像關係很明顯。

 

次貸危機暴發前,美國需求旺盛,所以美國經常性賬戶逆向擴張,帶動中國經常性賬戶的順差也隨之擴張,結果就是美國從中國大量進口商品。次貸危機暴發後,一直到新冠疫情暴發前,美國國內加杠桿的進程受到阻礙,國內需求相對較弱。所以美國的經常性賬戶逆差一直比較平穩,沒有明顯地擴張,中國的經常性賬戶順差也相對較少,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會相對弱一些。新冠疫情暴發後,美國政府強勁的刺激政策令美國需求快速膨脹,也使得中美之間的經常性賬戶順差和逆差同步擴張。現在的局面類似于次貸危機之前的情景。美國有非常強的總需求,中國有産能來對接需求,所以無論是中國還美國,經濟復蘇情況都不錯。但不一樣的是,美國這一次的需求是強刺激出來的。


供給端:對外遭遇運力瓶頸,對內面臨宏觀調控


在此背景下,中國出口經過季節調整後,處在一個相當高的水準,上升的速度也比較快。但最近幾個月,中國出口處在高位振蕩的態勢,沒有進一步上升。在我看來,出現這一情況並非因為國外需求減弱,而是運力出現瓶頸。


下圖中的深色線代表中國出口集裝箱的運價指數,不難看出這一指數本已處在高位,最近又進一步拔高。出口處在高位增長,但運價還在往上漲,這一現象意味著什麼?答案就是運力出現瓶頸,即需求依然很旺,大家還是要買中國的産品,但船和集裝箱的數量一定,所以運力也就相對固定。無奈之下,只能是集裝箱和運費漲價。

 

除此之外,中國目前還存在另一種明顯的供給瓶頸,下圖是中國高爐開工率與中國螺紋鋼期貨價格之間的關係。正常情況下,鋼價與高爐開工率之間是正相關的關係。這很好理解,既然需求旺盛,高爐的工作時間自然也會延長,鋼價也會隨之上漲。然而最近半年,也就是從2020年底到現在,出現這樣一種少見的背離現象:一方面高爐開工率明顯下降,另一方面螺紋鋼期貨價格明顯升高。量縮價漲明顯説明供給出了問題,是供給的瓶頸導致整體價格的快速上漲。這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國內的限産政策,比如“碳中和”和“碳達峰”政策的行政化執行導致目前在整個經濟總需求比較強的時候,供給面反而限産收縮,使價格水漲船高。

 

整個上游價格上漲對下游利潤已經産生一定程度的擠壓。下圖顯示,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的利潤在最近幾個月大幅上升,因為價格漲了很多。偏下游的金屬製品及設備製造業的利潤就在高位回落,因為上游正在限産,上游對下游企業利潤的擠壓正在逐步顯現。但由於下游整體利潤情況還不錯,上游對下游的利潤擠壓尚未完全凸顯。

 

然而在我看來,真正值得關注的還是限産。下圖是採礦業、製造業和公共事業三個部門工業增加值絕對水準,也就是在季節性調整後的指數。仔細觀察不難看出,2021年3月和4月,採礦業的供應産出有比較明顯的下滑。到5月,製造業的産出也出現明顯下滑。所以最近三個月,國內採礦業和製造業供應增加值先後走低,背後的原因應該是限産對産量的約束。

 

總體來看,疫情之後全球總需求擴張非常明顯。與此同時,國內在採取一些政策限産,其結果必然是通脹壓力快速上升。目前,PPI環比和PMI購進價格指數均處在十年高位,PPI端的的通脹壓力還在快速集聚。


此外,從PPI向CPI非食品通脹的傳導也正在發生。非食品CPI相對而言漲幅不到2%,不算很高,但這種上升的勢頭非常明顯。今年如果不是豬肉價格在跌,國內CPI通脹壓力會非常大。儘管豬肉價格會對CPI整體形成一種抑制,我們仍要看到非食品CPI的通脹壓力也在快速累積,這也是在需求旺盛的時候限産所必然帶來的結果。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瓶頸。自今年年初以來,土地購置面積明顯下降。與此同時,土地購置費用大幅度上升,這反映出地價在快速上漲。在我看來,這一現象與今年的土地集中供應制度有關。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通過減少供給,可以推高價格獲取收益,集中供地政策的初衷可能是平抑地價,但事實上可能加劇了土地供應的不足。


為什麼美國通脹將成為長期現象


綜上所述,當前在需求旺盛的情況下,供給瓶頸對物價的推升作用已經非常明顯。然而通脹不僅是中國可能面臨的問題,更是全球的問題。過去十年,美國的通脹率保持在較低水準,主要原因是中國的産能過剩對全球製成品價格産生了抑製作用。所以美國的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通脹與中國産能利用率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關係。過去十年美聯儲先後實施了幾輪QE(量化寬鬆),發行了大量貨幣,但是通脹率始終處於低位。


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已經告別産能過剩的時代,正在遭遇供給的瓶頸,美國的物價也開始明顯上漲。過去十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的價格長期處於負增長狀態,但最近已經明顯呈現出正增長態勢,上升速度非常快。


因此我認為,美國現在面臨的通脹不會像美聯儲預想的那樣只是暫時現象,美國的通脹將是長期現象。過去十年那種低通脹格局存在的背景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美國CPI裏商品和服務絕對價格水準指數現在環比的上升速度已經非常快。從環比數據來看,美國已經進入高通脹狀態,而通脹的上升一定會引發美國貨幣政策轉向。


供給約束對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影響


疫情之後,因為全球總需求的擴張以及國內限産政策,中國面臨的經濟增長約束已從過去十年的需求約束轉向供給約束,這是個重大變化。


在需求約束情況下,經濟運作在生産可能性的邊界之內,意味著還有富裕的産能。同時,在需求約束下,貨幣的傳導路徑往往不夠通暢,導致發行的很多貨幣最終難以流向實體經濟。因為實體經濟産能過剩,投資回報率比較低,即便多發行貨幣也不會帶來通脹,使得現代貨幣理論(英文簡稱MMT)相當流行。歐美國家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從操作層面來看,已經呈現出明顯的MMT特徵。


但目前經濟形勢已經從需求約束轉向供給約束,這是一個根本性變化。在供給約束下,産能、産出和供給就是經濟的約束,此時此刻的貨幣擴張就會快速引發通脹上行。在這樣的背景下,MMT成立的前提條件已不復存在。我認為,MMT會很快過去,到今年年底,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就會掀起一場關於貨幣政策轉向的熱烈討論。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資産價格,特別是利率肯定要上漲。如果對比美國的製造業PMI和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很顯然美國的國債收益率還有比較大的上行空間,尤其是當美國貨幣政策從現在極度寬鬆的狀態退出之後,國債收益率向常態回歸的空間應該相當大。


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有個非常好的領先指標,是中國銀行家調查指數裏面的貸款需求強度。目前銀行家感受的貸款需求強度非常強,預示著國內債券的收益率要持續向上。


美元現在處在底部,我認為美國貨幣政策的轉向是遲早的事。目前看空美元的交易非常擁擠,比如非商業凈多頭持倉對美元期貨指數處在歷史的地位,所以大家都看空美元,這個時候美元很難跌下去,基本會處在底部振蕩的狀態。


對股票而言,當供給的瓶頸都浮現時,價格就會很快上漲。價格上漲過程中,供給企業的利潤非常好。所以毫無疑問,目前中國製造業利潤總額的絕對規模處於歷史新高。更重要的是,利潤上升的斜率也非常陡。在我看來,這説明現在中國企業利潤上升狀況處在“大好”狀態,這顯然會對股票A股市場,尤其是週期股形成支撐。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