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常修澤:用新思維推進東北轉型取得新突破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常修澤 | 時間:2021-06-08 | 責編:申罡

文 | 常修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這是事關國家發展改革大局的重大戰略決策。近日,遼寧人民出版社推出了筆者的新書《中國東北轉型通論》。此書凝結筆者40年80余次東北深度調查的心血,用四年時間潛心寫作完成,本書已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項目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這是一部試圖以21世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戰略思維,探討和闡述中國東北全面轉型、尋求“新變局”的學術著作,是自己作為一個研究者4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對東北深度調查研究和理論探索最新凝結的結晶。其著力點在於瞄準“現實”和“未來”,定位為一部以“東北轉型之新思維”,對現實的審視之作和對未來的探索之作。


東北不僅是老工業基地,而且是中國農業、資源、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如果把整個國家圖形看成“金雞”的話,中國東北就像是“金雞”昂起的“頭顱”。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昂起的“金雞頭顱”卻有些低落,以致被官方和民間媒體稱為“東北銹帶”。筆者認為,這是很值得關心東北的朋友認真研究的。


正是在對現實的審視和探索基礎上,自己逐步形成並嘗試性地提出了“東北轉型新思維”的“三重銹帶”突破説。本書認為,東北不僅表現為“增長的銹帶”,而且從深層看,還具有“體制的銹帶”“結構的銹帶”“文明方式的銹帶”特徵。這就意味著,完整意義上“東北轉型”,實質包含了“三位一體”的理論含義:走出僵化體制的“銹帶”,走出板結封閉結構的“銹帶”,走出非現代性的文明方式的“銹帶”。而這三個命題,正是筆者40年來潛心挖掘、努力破解的癥結之所在。


起于1979年的東北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開始以來的東北振興,不僅是東北地區發展史上的攻堅戰,也是整個國家發展史上的攻堅戰之一。這場攻堅戰打得十分艱苦。它既不固守(而且有所突破)傚法蘇聯當年在東北首先建立,而後擴展至全國的根深蒂固的計劃經濟體制、扭曲的經濟結構和粗放的經濟模式,也不簡單照搬歐洲如英國伯明翰和德國魯爾等地擺脫“鐵銹地帶”單向度的“産業接續”模式,而是基於中國東北自身的特殊而複雜的矛盾,從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等方面,一種全方位轉型的探索。


經過40多年的歲月,東北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已經取得不小成績,也確有若干經驗可循,但是,這期間也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太多的起落,以致今天仍“在困境中拼搏”。


面對中國和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東北,我們的大東北,如何實現轉型,從而真正振興起來,以創造新的格局,不只是東北(包括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五盟、市)1.2億人民的心願,也是全國14億人民的心願,更是東北亞地區多國人民的期盼。書中“走出三重銹帶”的方略正是筆者研究東北“在困境中拼搏”所獲得的思想成果。


本書立足現實,面向未來,試圖探討和回答五個問題:


問題一:面對世界和中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東北觀”來觀察東北的戰略地位?書中闡述了自己的“大三觀”,即:第一,在縱向上:用“大歷史觀”觀察;第二,在橫向上:用“大格局觀”觀察;第三,在內向上:用“大角色觀”觀察。研究東北,用此“三觀”觀之,是一種嘗試,我在努力尋求一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精神境界。


問題二:審視現實,東北究竟存在什麼內在矛盾?或者説,所謂“東北病”究竟“病”在哪?書中基於多年調查,講述了自己的“把脈”結果:“體制病”“結構病”“文明方式病”。正是基於這種把脈,才提出了“突破三重銹帶”的主張。


問題三:面對紛繁複雜的東北問題,我們該認定什麼樣的“戰略根基”、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策略”?書中闡述了筆者“紮根人本、全面轉型、突出重點、精準發力”的“16字訣”,強調東北轉型的戰略根基在於謀求“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在此戰略導向基礎上,實施全面轉型,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其中,“精準發力”含有“私人定制”之意,為後面埋下“伏筆”。


問題四:在新時代我們該轉型出“什麼樣”的東北?書中系統闡述了筆者的“五個新東北”的構思,即:(1)在所有制結構上,提出打造“國有經濟增強活力、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的東北;(2)在資源配置機制上,提出打造“‘婆婆’減少干預,讓市場經濟‘媳婦’當家做主”的東北;(3)在對外開放上,提出構建“面向東北亞及世界:打造開放新前沿”的東北;(4)在新舊動能轉換上,提出實行“大四新”方略,打造“鳳凰涅槃”的東北;(5)在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提出以“天地人産權論”為理論支撐,打造“天地人生命共同體”的東北。


問題五:東北的思想解放,究竟要從哪解放出來?書中提出“思想的三個解放”,即從計劃束縛、行政依附和封閉老路三個方面解放出來,這是問題的根本。


筆者在寫作中用“三個力求”來鞭策自己:


第一,觀點:力求儘量“新”一點。本書嘗試提出了幾個新觀點,比如關於突破“三重銹帶”的觀點,關於用“大三觀”即大歷史觀、大格局觀、大角色觀觀察東北戰略地位的觀點,關於東北轉型的戰略根基是謀求“每一個東北人的自由發展”的觀點,關於新階段打造“五個新東北”觀點,關於政府、企業家、民眾“三角支撐”觀點等。


第二,挖掘:力求儘量“深”一點。東北經濟的這池水很深很深。儘管筆者從1979年至2020年40餘年間,到東北已經超過80次,但是迄今依然感到“深不可測”。從表像來看,東北的問題是經濟“塌陷”問題,但是,增速下滑只是表面現象而已,透過表像往下挖,第一層是經濟發展方式的粗放問題;再往下挖,第二層是封閉型結構以及失衡的産業結構問題;再往下挖,第三層是根深蒂固的僵化體制問題;再往下挖,第四層是文明方式的滯後(包括“官本位”較重、契約精神淡薄以及傳統的工業文明思維而不是生態文明思維等)。


然而,若簡單地説東北人“思想落後”也不符合實際。中國東北人,似乎並不缺乏“衝決羅網的力量”,缺的是“衝決羅網力量”所賴以存在的體制、結構和文明方式。


第三,方略:力求儘量“準”一點。本書研究的重點是中國東北。東北,你是誰?你從哪來?你現在怎麼樣?你要到哪去?這些都有獨特的矛盾和問題。本書按照恩格斯關於研究問題和寫作瞄準“這一個”的論述,重在強調“私人定制”的立意,著力提供適配東北特殊區情的東西,力求“對症下藥”。比如,書中提出東北國企重在“增強活力”而非“做大比重”的方略;在混改中以“異性戀”為主旋律、以“同性戀”為協奏曲的方略;在開放中圖們江地區可採取“手臂延長”和打造“長白山西麓經濟帶”的方略;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實行“鳳凰(一種大鳥)涅槃”和“騰籠換鳥”的“兩鳥”方略;在生態保護中的“兩變(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方略,等等,力求使建議具有可操作性。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