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劉元春:GDP增速18.3%背後,中國經濟的增長力度沒有真正達到常態

來源:人大重陽網 | 作者:劉元春 | 時間:2021-05-06 | 責編:申罡

文 | 劉元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理事


中國經濟的增長力度沒有真正達到常態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環比增長0.6%。首先0.6%對比以往一季度季節調整之後的環比增長速度還是略低的,因此這説明中國經濟的增長力度沒有真正達到常態。因為同比會有很強烈的基數效應,環比能夠更好地表明復蘇的力度和狀態,這是一個可以判斷與2018年、2019年一季度常態下環比增長速度的變化。


第二,中國在前幾個季度的環比增長速度,從疫情期間的狀況來看,説明目前也還是處在正常復蘇的狀態,沒有回歸常態。所以我們倒不必過度單方面地解讀這些數據,因為畢竟由於疫情的衝擊,導致經濟波動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傳統的一些季調方案可能會失真。所以目前公佈的這個0.6%也不一定就能夠真正準確地反映一季度的增長狀況。原因是疫情衝擊下,一些季調模型參數可能會産生一些變異。


要判斷目前的經濟恢復狀況,第一要從微觀主體的感受,也就是企業利潤率的增長狀況、居民收入狀況與政府收入狀況,特別是從這幾大主體的資産負債改善的情況來看;第二要從市場上最活躍的因素來看,從小微企業的景氣狀態來看。當然還可以根據一些高頻數據的恢復狀況來具體反映。因此目前來講,對經濟恢復階段和狀況的判斷,一定是多維度、多角度、多變數的。


從2月份開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PMI指數已經從50的枯榮線轉到50以上了。這是一個良好的標誌性的新階段,表明復蘇開始向微觀主體進行全面傳遞,市場型的復蘇、內生型的復蘇開始啟動。在這個狀態裏,景氣指數的轉變不等於穩定地進入到復蘇階段,所以這時候要進一步夯實中小企業復蘇的基礎,對於降稅降費、普惠金融,可能在供應鏈方面要對這些中小企業進一步關注、進一步傾斜,這肯定是最基本的。


目前民營投資狀況還沒有完全常態化,民營企業家的投資信心還沒有全面回歸,因此如何激發民營企業投資信心的逆轉,需要在政策舉措上有一些著力,包括對一些企業家的座談會、出臺這方面的改革舉措,都還是很重要的,表明對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進一步落實,在穩定性上要有一些改革和政策舉措。


不能過度使用短期政策來刺激消費


消費目前來講還是處在加速恢復的過程中,因為環比增速還不錯,受疫情衝擊比較大的一些部門開始把這個缺口填滿了,比如餐飲同比增速是75%左右,較2019年達到了差不多接近99%的水準。


但是消費還沒有常態化,消費的提振也不是簡單地依靠目前一些短期政策就能解決的,還需要在“十四五”期間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的戰略任務、戰略舉措,從機制體制、相關制度、中期政策安排,再到短期刺激消費的政策多管齊下,可能會有較好的改變。


有觀點認為,為了提振消費,當前有必要調低存貸款利息率。我認為目前來講還沒有必要,因為利率的變化對國民經濟儲蓄率的影響不是太大,是短期的。居民的儲蓄在這種大危機、大疫情衝擊之下出現反彈是正常的現象,也是社會應急的一種反應。在這方面可能需要我們按照消費復蘇的一些進程來進行,不能過度使用短期政策來刺激消費。因為過度的刺激反而會導致消費的扭曲,比如大規模發消費券,雖然大家為了要花掉消費券必須把明天、後天需要的大米、衛生紙都買了,但是可能會導致下一步的消費不暢,同時還會帶來很多浪費,反而引起消費節奏的一些變化。


所以千萬不能把提振消費作為短期刺激,而是要把提振消費從制度、體制、戰略和一些中期的政策聯繫起來。因為要提振消費,降低審慎儲蓄,審慎儲蓄取決於社會安全網的構建,取決於公共服務的提供,而不是取決於對短期利益的調整。更重要的是,目前經濟的加速復蘇,相關一些領域還出現了價格的衝擊,實際上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沒有進一步降低利率環境,貨幣政策對經濟復蘇的支援力度我們認為目前是適宜的,不宜進行過度調整,應該保持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必須通過穩定的復蘇來保證就業


馬上臨近畢業季,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開始找工作了,保障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第一就是要保證復蘇儘快常態化,使復蘇的動能能夠進一步強化,使內生性復蘇的動力越來越大。必須通過穩定的復蘇來保證就業,通過就業來保證收入,保證民生,這是積極的方式。但不能夠因為保就業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決策,就打亂了經濟復蘇的節奏,因此這方面也不能太急。


由於結構性失業的問題,未來可能壓力會很大,因此我們應該採取一些結構性的政策來進行對衝,而不是簡單地在宏觀經濟政策的節奏上進行大幅度變化。對大學生進行培訓,為大學生創造一些相應的公共就業職位,進一步延長他們學習的時長,延緩就業的壓力,同時再出臺一些就業補貼政策、就業救助政策,使相應的需要新增勞動力,或者是招工難的部門能夠成功獲得大學生。


因為現在是結構性的問題,不是説大學生絕對過剩,而是大學生在很多行業裏不夠,供需方資訊不暢的問題依然制約著我們,還有就是大學生本身就業能力需要有進一步的提升,所以要在這些方面做工作。大學生本身的專業要有社會需求,在專業的設置上要有需求導向、市場導向,這是中期問題。短期問題就是要積極主動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展開相應培訓,比如鼓勵大學生多拿一些職業證書、鼓勵大學生和研究生要從職業的角度重塑自己的能力,同時拿出一些大學生就業基金專門舉辦相應的培訓。另外要使一些招工難、用工難的部門面向大學生,使大學生們能夠很好地適應這樣的就業和勞動技能。


保證低技能勞動者的就業是整個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


現在隨著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一些崗位可能被機器取代了,機器取代的主要是一些低技能勞動者的崗位。保證低技能勞動者的就業是整個世界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由於技術進步導致的勞動力替代,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結構性轉移,對低技能的勞動者要進行技術提升和技術轉型,而不是把他們扔到社會上不管。因為低技能、低端的一些勞動者自我再培訓的能力可能是比較弱的,因此這幾年國家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第二就是對一些傳統的行業也不要簡單地進行“一刀切”,要讓傳統行業也有一定存在的方式;第三要在服務公共領域創造一些救濟性的工作崗位,目前比如西方提出的“全民工作計劃”,我們國家也可以提出這種“全民工作計劃”,用一些基礎設施方面的工作崗位、一些農村和城市的公共服務的崗位,幫助這些失業人員、替代人員重新走上工作崗位,這比簡單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救助更好,對社會的穩定,經濟迴圈的暢通會打下很好的基礎。


中國今年的出口形勢依然會很好


我認為中國今年的出口形勢依然會很好。疫情雖然隨著疫苗的注射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實際上疫情的傳遞速度與疫苗的注射速度是不匹配的,疫情人群和疫苗可獲得性也是不匹配的。所以對於疫情不能太樂觀,現在疫情繼續在蔓延,實際上獲得了疫苗,大家放鬆了警惕,反而導致了第三次、第四次的疫情,比如日本和印度,印度一個小時能夠增長好幾萬。


此外,即使疫情之後,一些國家的供應鏈也很難進行構建,即使這些供應鏈恢復,與中國的競爭力相比也相差很遠。一些産業鏈、供應鏈的重構都需要相對長的時間,特別是它不符合效率規則,很多政府要想通過政府力量全方位地干涉現有的全球供應鏈産業鏈,能力是有限的,這個過程還會比較長。雖然全球的供應鏈、産業鏈會變短、變寬,使逆全球化的現象有所抬頭,但是我認為今年應該不會對中國出口帶來實際性的衝擊。


但是中期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也就是如果中國沒有通過國內大迴圈的構建和技術水準的全面提升,要想守住目前出口的競爭優勢和國際經濟合作的品牌實際上是很艱難的,所以這就促使中國一方面要真正實現創新驅動,通過創新驅動提升出口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更關鍵的要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突破“卡脖子”的約束,使中國的技術水準大幅度提升,從而使勞動效率得到提升,使中國的産品更具有國際競爭力。出口形勢在近期還是樂觀的,但是遠期來看還是需要憂慮的,這促使中國要有相應的政策在中期階段進行對衝。


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難以持續


有觀點認為中國的經貿面臨著三大壓力:第一個是供應受限,原材料價格大漲;第二個是缺船缺箱,運價大漲;第三個是匯率升值,損傷出口的利潤。目前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導致一些上游企業的原材料生産成本的上升,我認為這是必然的,大宗商品價格在疫情期間下降地過多,依然有一些是報復性的上揚,實際上還沒有到大家所想像的一些大幅度的衝擊,比如石油價格到了65美元左右,已經出現了回調,如果超過65美元、70美元,可能會帶來更大的供應,特別是頁巖油的一些開工,因此從目前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難以持續。


一些高耗能的産業復蘇比較快,導致它們的價格上揚很快,這也是階段性的。實際上對我們下一步影響比較大的是碳達峰,碳達峰導致的一些成本問題,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因此目前很多産業一方面面臨著供給端的成本衝擊,另一方面需求端又面臨著需求不足,這樣的狀況裏政策就更需要精準細緻,而不是簡單的因為PPI的上漲,就要調整利率水準、要防通脹,這是不對的


對於一些上游價格和關鍵行業的價格上漲,要採取一定的對衝舉措,同時對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進行關注。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對一些緊平衡的産品,從民生角度要採取一些對衝的舉措,該給價格補貼就給價格補貼。


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速肯定會有明顯回落的趨勢


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速肯定會有一個明顯回落的趨勢。為什麼會同比回落比較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數問題。因為去年一季度是-6.8%,二季度就已經到了3.2%,所以這個基數因素就能夠達到10個點左右,因此正常來講,二季度同比增速肯定會回落到個位數,9%這樣的水準。但是我們認為同比下降,環比會上升。上升的原因首先是,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一些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規劃的落實上要進行全面明確;第二是出口還會延續,最大的原因就是歐洲的第三次疫情,印度和巴西的第四次疫情,實際上把它們復蘇的節奏全部打亂了,美國經濟的復蘇在很多産品的供應上是依賴於中國的,現在還找不到替代品;第三是市場的內生功能開始加速上漲,一季度老百姓有收入,企業的利潤不錯,這部分的財政比預期好,那二季度它的行為模式就會有一個加速改善的過程。


因此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我認為投資會有一個恢復的過程,雖然這裡面結構變化挺大,消費也有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進出口保持相對強勁的狀態,這樣導致環比增長速度會有一個抬頭,同比增長速度有明顯的回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