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張會儒:科學護林,讓綠色常在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張會儒 | 時間:2021-04-14 | 責編:申罡

文 | 張會儒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資訊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共有40.6億公頃森林,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3。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也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同時為地球大部分陸地生物多樣性提供了庇祐之所。人類如何對待森林資源,不僅決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成果,也將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


當前,人們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森林生長在保護區內。然而,森林保護仍任重道遠。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全球毀林速度雖有所減緩,但仍在持續,平均每年有1000萬公頃森林被改作其他土地用途。在全球主要用於木材和非木材林産品生産的30%森林中,實際可利用的森林面積正持續減少,森林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面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需要更加科學地保護和管理森林資源。


首先,要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森林具有多樣性和生長髮育的長週期性,因此要有系統性的頂層設計,遵循森林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現代森林經營原理,制定長期可持續經營管理計劃。國際社會對此日益重視,目前已有20.5億公頃森林制定實施了可持續經營計劃,超過全球森林面積的一半。


森林可持續經營管理需要遵守以下原則:一是以培育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為目的。如果實際情況不理想,就需要輔助一些人為措施,促進森林儘快實現合理的結構。二是模擬森林生長髮育規律。森林是複雜的生態系統,有其生長、演替和物質及能量交換的規律。生長髮育過程基本遵循連續覆蓋(永遠保持森林環境)、優勝劣汰、自然更新,應以此為參照,促進森林正向演替,縮短培育週期。三是分階段制定經營計劃。森林可持續經營貫穿于整個森林生命週期,需要針對每個階段採取不同的保護和管理措施。


其次,還要實行森林分類經營。根據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森林的功能可分為供給、調節、文化和支援等4類。為了更好地協調管理和發揮這些功能,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森林分類經營,即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對不同的森林類別和功能採取不同的經營策略。其核心思想包括:在國土中劃出少量土地發展工業人工林,承擔大部分商品材生産任務,稱為“商品林”;其次劃出一塊“公益林”,包括城市森林、風景林、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林等,主要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再劃出一塊“多功能林”,兼顧發揮兩種以上的功能。


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亞洲森林面積凈增益最高,其中中國森林面積年均凈增加最多。多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森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等行動,加快造林綠化的步伐。同時,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動了億萬農民造林護林的積極性,實施採伐限額管理和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制度,有效控制了森林資源消耗。中國森林資源總體上呈現數量持續增加、品質穩步提升、功能不斷增強的發展態勢。目前,中國森林面積達2.2億公頃,約佔全球森林面積的5%,其中人工林面積約8003萬公頃,繼續保持世界首位。


不過,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生態産品短缺仍是中國的基本林情,森林品質不高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未來還要全面加強森林資源的嚴格保護和科學經營,實施天然林保護和修複製度,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經營制度體系,精準提升森林品質,增強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林産品供給能力,為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