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圓桌論壇:“十四五”時期只要能保持5%以上增長,中國就一定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蔣新宇 | 時間:2021-03-09 | 責編:蔣新宇

文丨中國網記者 蔣新宇  實習記者徐瑞霖


2021年全國兩會前夕,中國網“中國圓桌”(第34期)論壇成功舉辦。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楊瑞龍、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五位經濟學家受邀出席論壇,聚焦“十四五”規劃中的要緊事。把脈中國經濟,講好中國經濟故事。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認為,“十四五”時期,中國將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他指出,2019年中國每人平均GDP已超一萬美元,高等收入國家的標準是12535美元,中國還差2500美元,“十四五”期間中國只要能保持5%以上的經濟增長,就一定能夠跨過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他強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關鍵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在首位。將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發展戰略密切結合起來,將二者作為重要的戰略支撐,同時堅定不移地保護智慧財産權,使得中國創新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此外,朱光耀還表示,中國需和世界緊密融合,處理好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包括處理好中美關係以及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關係,同時也要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事業做出貢獻。


在談及“十四五”時期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議題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余淼傑表示,推進國內大迴圈可從六方面發力。一要以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推動要素市場化。二要通過深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推進貿易自由化。三要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投資便利化。四要拉動內需。五要通過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融合,推進新四化建設,即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以及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六要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這與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息息相關,而新增長動能的提升、轉變和制度有關。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楊瑞龍認為,中期來看,傳統經濟增長要素的衰減導致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進而導致經濟整體下行。但經濟下行並不可怕。其一,從經濟體內部來看,中國傳統增長動能的衰減雖然不可避免,但在新發展階段也誕生了不少新的增長動能。如前沿技術的創新、深度的城市化、內需的擴大,以及尤為重要的産業結構升級,包括基礎産業高級化與産業鏈的現代化。其二,中國每人平均GDP已超10000美元,根據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很多案例顯示,一個國家在每人平均GDP達到10000美元至15000美元左右時,幾乎無一例外地出現經濟下行過程,也就是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有一部分國家可以走出“中低收入陷阱”,也有相當一部分國家沒有走出來,走出“中低收入陷阱”的關鍵在於能否實現經濟增長動能轉變,而新增長動能的挖掘和培育與改革密切相關。


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城市群、都市圈將成為“十四五”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落腳點。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在談及相關問題時表示,土地指標、建設用地指標最終服務於人,人遷移到哪兒,就應把用地指標分配到哪兒,這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對於區域發展而言,哪個地方能夠把人口吸引過來,哪個地方的營商環境更好,哪個地方更加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哪個地方就會受到獎勵,這使得區域競爭進入到一個良性迴圈裏,“人地掛鉤”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抓手。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毫無疑問,市場經濟是很重要的著眼點,我們感受到市場經濟帶來的活力。客觀上來講,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也感受到了政府的關鍵作用。未來幾年,如何真正衡量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仍是擺在經濟研究者面前的嚴肅問題。很多領域確實證明政府有效,比如疫情防控。但也有很多領域政府、混合所有制的介入是否真正的恰如其分?比如科技領域,科技攻堅政府介入很關鍵,但市場也非常重要。企業的微觀創新風險非常巨大,創新是有成本的,在科技創新領域,政府和市場怎樣有效結合?用什麼樣的融資方式,是以銀行為主,還是以資本市場為主,使得成本和收益取得平衡,使得成本和收益在廣大投資者中有深度的平衡?這需要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重新規劃。


中國圓桌是中國網品牌欄目,聚合國內優質智庫和專家學者資源,從全球視野和中國視角,解析當下國內外熱點話題,闡述中國立場,發出中國聲音。本次論壇新華社、光明日報、財新等20余家知名媒體參與報道,線上直播總觀看人次超百萬。


責編:蔣新宇


推薦:中國網智庫中國工作室品牌欄目“中國圓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