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智庫思享】保障經濟安全底線,助力社會高品質發展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 | 時間:2021-01-06 | 責編:蔣新宇



經貿:逆勢增長不宜盲目樂觀,科研投入還需加大

經貿方面,2020年海外訂單回流、防疫物資出口、跨境電商逆勢增長只是暫時的,對此應保持清醒,不宜盲目樂觀。後疫情時代各國産業鏈重塑大概率會加速。更為關鍵的是進口方面,我國對海外市場存在結構性依賴,如晶片斷供的關鍵技術和核心産品的“卡脖子”問題突出,産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也仍然大多依賴進口。


這要求我們應改變發展思路,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改善科研環境,為可能的技術封鎖做好準備;同時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新朋友圈,繼續捍衛和推進全球化。


産業鏈:必須在有序産業轉移過程中實現産業升級

從全球經濟格局來看,我國正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上擠下壓” 的全球新“三明治”格局的壓力。以美、德、日、英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矛頭直指我國,謀求遏制我國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同時,以印度、越南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興市場國家發揮成本等特有優勢,在中低端製造業領域對我國造成擠壓。短期來看,各國在疫情衝擊下都對自身産業鏈的穩定與安全更加重視,部分外國政客屈從於民粹主義與冷戰思維而發動貿易與科技衝突,促使我國部分産業、部分生産環節向其他經濟體轉移。中長期看來,這種産業跨國轉移是循著相對成本的變化而進行的,因而是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且歷史上不乏先例,比如勞動密集的紡織品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日本、南韓、中國、孟加拉、越南等國的轉移。


為合理管理、有序引導産業轉移,建議借鑒德、日經驗,在民營、中小企業群體中培育一批市場“隱形冠軍”,突破産業鏈關鍵環節的設備與材料面臨的“卡脖子”問題,實現産業升級;發揮中國的“大國優勢”,憑藉中西部地區的獨特優勢有序承接産業轉移,同時加大力度“穩外資”並引導外資佈局製造業高端環節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以及生産性服務業。


石油:對外依存程度較高,未來面臨較大風險

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2%以上,進口來源集中于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等國,存在政治動蕩與戰爭風險,其中大多進口通過海運來自中東,一旦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出現問題導致海外原油斷供,整個社會的生産生活秩序、甚至國家安全都將受到嚴重衝擊。同時,我國石油儲備抵禦風險能力不足,且與經濟體量不相稱。目前的儲備能力距離國際能源署(IEA)提出的戰略石油儲備90天的安全標準仍有缺口,只相當於日本的1/2和美國的1/4。我國的實際戰略儲備量僅夠維持約60天左右,距離美、日等發達國家約長達半年的儲備差距明顯。


《報告》建議加快石油儲備機制改革,放開對商業石油儲備的限制,抓住有利時機增加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同時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金融:跨境金融風險防範不足,數字金融監管仍需加強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中美衝突具有複雜性和長期性,美國對我國的金融打壓、制裁未來可能進一步升級,金融安全面臨嚴峻考驗;金融雙向開放持續推進,但我國防範跨境金融風險傳播的能力不足、認識不夠、儲備有限;數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一些新型金融風險開始出現或醞釀,比如在壟斷問題、數據治理、隱私保護、倫理道德等領域,可能給金融安全帶來新的挑戰。


為確保金融安全底線,守護金融安全,為新發展格局構建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報告》建議加快推動海外上市高品質公司回A股戰略;短期內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制,要做到循序漸進、有節奏地開放;金融機構苦練內功,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核心競爭力,監管部門提升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加強對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的監管,尋求規範發展與創新發展的平衡。


(以上觀點來自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主辦的“十四五:重啟下的中國與世界”論壇)


責編: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