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年度報告:必須搶抓我國經濟率先復蘇的窗口期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蔣新宇 | 時間:2020-11-30 | 責編:蔣新宇

文丨中國網記者  蔣新宇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發佈報告


11月28日上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如期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邁向雙迴圈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教授代表論壇發佈CMF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


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經濟成功抵禦疫情衝擊並呈現十大亮點。


第一,實際GDP增速實現V型反轉,經濟景氣度顯著回升。對比世界三季度負9.8%的增長速度,我國單季度經濟名義增速達到5.54%,這也保證了我國經濟整體收入狀況由負轉正,並同時帶來預期的變化。


第二,工業增長回歸常態,服務業生産持續恢復,生産者經營預期持續改善。


第三,高技術産業韌性十足,增加值和投資雙雙逆勢增長。


第四,外貿外資超預期增長,累計同比增速雙雙由負轉正。在今年8-10月,我國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時外資也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第五,投資和消費需求持續恢復,內需增長動力逐漸增強。


第六,隨著經濟穩步復蘇,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下降,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實現增長。今年前10個月新增就業超過1千萬,提前三個月完成全年的就業目標。


第七,隨著經濟復蘇,公共財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明顯改善,下半年基本正常化。


第八,外匯市場、股票市場等金融市場總體穩定。不同於以往情況,今年前10個月的金融市場不僅沒有出現下滑,反而出現了逆勢上揚的態勢。


第九,房地産市場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下溫和調整。


第十,很多高頻數據較為靚麗,預示復蘇態勢在持續加速。這一點在我國出口數據上體現尤為明顯,隨著各國經濟恢復腳步加快,我國的集裝箱指數、運價指數等都出現大幅上揚。


報告指出,中國宏觀經濟在運作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


一、經濟復蘇動力在邊際上有弱化趨勢,影響明年經濟回歸常態化運作。


二、我國經濟産業復蘇距離正常化增長軌道仍有距離。在疫情視角下,GDP取得0.7%的增長是非常理想的結果。但是如果將這一數據放在常態視角下,則是非常蕭條的狀態,對公眾的心態也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另外隨著復蘇到達一定程度,會出現邊際遞減的情況,這也可能會給經濟發展帶來瓶頸。


三、工業生産開始出現庫存積壓、資金週轉困難等問題,工業增速已經見頂。我國的基礎工業增長的可持續性值得關注,另外規模以上企業應收賬款增長、資金積壓問題需重視。


四、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速與增加值增速缺口持續擴大,增長動力越來越依賴於內需恢復。


五、 投資復蘇的內在動力並不穩固,對房地産投資和其他費用增長的依賴度過高。雖然房地産市場反彈明顯,但是面臨著“房住不炒”戰略的約束;而佔據著投資市場30%份額的製造業板塊依然沒有完全轉正。


六、在出口總體恢復增長中,不同部門的出口表現、承受壓力呈現較大分化。抗疫物資、宅經濟相關産品增長迅速,然而仍存在很多産品存在出口負增長。隨著全球疫情的發展變化,這樣的問題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


七、債務高企和金融問題滯後顯現導致金融風險上揚,刀口平衡更加棘手。我國整體杠桿率從去年53%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85.8%,高債務疊加高利率的組合可能會帶來風險突破。


八、各類物價指數持續回落,面臨通縮緊縮風險,“債務-通縮”壓力正在形成。


九、 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活躍程度並不高,經濟復蘇的微觀基礎尚不穩固。


十、財政政策的效率面臨系列挑戰。這一系列挑戰既包括執行進度的問題,又包括直達資金效率的問題。此外我們用老基金的辦法來執行新基建,從而導致很多新基建的佈局出現了一系列亂象的問題。最後我國的一些新戰略在産業政策上的佈局與以往的思路有重大的調整,因此也面臨著一系列轉換的問題。


十一、 雖然就業壓力總體減輕,但就業敏感群體受衝擊依然較大。


十二、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在2-4季度呈現加速反彈,第4季度GDP實際增速達到5.9%,全年實際增速達到2.3%,比世界經濟增速高6.7個百分點,但仍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值。


報告預測2021年GDP增速將達到8.1%。但是明年經濟增速整體呈現出“前高後低”的態勢,四季度的增長態勢預計將下滑到5.4%左右。並且四季度是明年經濟狀況一個很重要的參照係,四季度經濟的常態化是我國明年經濟發展的關鍵。


報告指出,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將面臨七大方面的風險挑戰:


一、外部環境的進一步複雜化可能衝擊國際國內雙迴圈。除了當前全球和各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處於高位,近期疫情的惡化也推遲了世界經濟復蘇節奏。並且2021年是否會由於重大突發事件引起市場風險利率的突然上升或者政策退出過程中政策利率的回升,而觸發債務風險,仍然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


二、總需求持續疲軟、實際利率上揚,“債務-通縮”風險可能顯化。消費需求不足、投資基礎不穩固、出口中期承壓等因素都會使得我國明年“債務-通縮”壓力很可能全面顯化。


三、結構分化較為嚴重,不同層面的短板效應可能顯化。中國經濟復蘇的不同步、不穩定、不均衡是2020年中國經濟復蘇的顯著特徵,隨著2021年各類超常規的疫情救助與經濟紓困政策的陸續退出,風險可能水落石出。


四、失業率上揚風險依然較大,中等收入群體所受衝擊可能滯後顯現。


五、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和活躍程度不高,經濟復蘇的微觀基礎尚不穩固。


六、債務高企、利率回升、通脹下行,金融風險問題可能全面顯現。


七、戰略轉換、政策退出帶來的系列摩擦和新風險。其中,需要我們具體考慮內迴圈佈局是否順暢;也需要關注外需與內需轉換的成本和可能的轉換期問題;最後在政策退坡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諸多的風險和挑戰。


報告給出十大政策建議:


一、必須理性、科學認識清楚2020-2021年份宏觀經濟運作邏輯的獨特性,全面認識到疫情衝擊、疫情防控、經濟紓困、疫情消退、超常規政策退出在宏觀經濟總量和結構上帶來的新規律和新現象。


二、 必須充分認識到中國疫情阻擊戰、中國經濟保衛戰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不同步性給予了中國十四五規劃戰略轉型的契機,同時還必須認識到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面臨的新任務具有強烈的挑戰性。


三、必須認識到當前經濟復蘇遠沒有達到常態化水準,經濟復蘇的核心力量依然來自於超常規的疫情紓困政策,且具有強烈的不穩定、不均衡、不確定等特點。


四、科學認識明年各類宏觀參數同比增速過高帶來的經濟景氣假像,多角度多層次對2021年宏觀經濟運作的狀態進行科學研判。


五、明年的宏觀政策需要以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為錨,以全面擴大內需、縮小供需缺口為基本目標,為新戰略啟動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紓困政策的退出,積極應對金融風險顯化的挑戰,逐步回歸常態化宏觀調控模式。


六、高度重視政府債務率快速的上升和面臨的結構性問題,超常規的積極財政政策需要在2021年二季度開啟逐步向常規性積極財政的轉變。


七、貨幣政策在2020年3季度開始做出邊際調整,但貸款規模、全社會融資總量以及貨幣供應量等參數的增長速度依然大幅度高於名義GDP的增速(5.5%),這些貨幣政策參數在2021年要進行進一步的適度調整。


八、高度重視中國當前“高債務率”與“高實際利率”的組合帶來的多難問題。


九、高度重視經濟復蘇時政策退出帶來的風險問題。


十、應對未來風險挑戰,中國需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搶抓疫情期間我國經濟率先復蘇的窗口期,大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網等多家媒體平臺線上直播,同時線上觀看人數達數百萬人次。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