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洪俊傑:開啟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洪俊傑 | 時間:2020-10-30 | 責編:申罡

文|洪俊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再上新臺階。國內生産總值相較于“十二五”期間大幅度上升,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突破1萬美元,根據國際組織預測,我國是今年疫情衝擊下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同期居民收入水準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相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過去5年,我國數字經濟動能大幅釋放,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國民生産總值的份額高達36.2%,相較于“十二五”末提升8.7個百分點。經過5年的努力,我國現代産業體系建設更趨完善,先進製造業實現快速發展,傳統産業進一步轉型升級,過剩産能得到有效化解。


過去5年,區域協同發展開創新局,以“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等為引領的區域合作進展良好。全面開放新格局更上一層樓,依託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開放平臺和上海自由貿易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前沿,深入探索對外經貿發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過去5年創造的成就舉世矚目,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在“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沿著高品質之路闊步前進。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實幹、高效落實。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邁向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征途上,我國正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常態下滿足人民需求、提升發展品質的時代主線。“十四五”期間,我國應繼續調整國民經濟産業結構,促進高技術、高效率和高附加值産業發展,提高中高端産品供給能力,滿足人民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繼續調整區域經濟發展結構,推動全國一體化市場建設,解決好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圍繞補短板、促升級、增後勁,優化要素投入結構,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産率和競爭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激發市場活力。同時,經濟高品質發展不能片面追求産出總量和增長速度,應更加注重提升綠色産出含量和增長的品質。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産方式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打造綠色生産模式迫在眉睫。應採取綜合舉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後産能和低質低效的僵屍企業,嚴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結構切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正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十四五”期間,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將持續衝擊國際分工體系,擾亂全球價值鏈産業鏈。我國應著力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通過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穩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倍增計劃等,充分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通過構建風險預警系統,定向跟蹤我國在關鍵領域存在的技術短板和産能缺位,綜合施策緩解關鍵零部件供給短缺,有效保障國內國際産業鏈穩定,提升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充分發揮我國一體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協調生産、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以暢通經濟迴圈。同時,通過建設全方位、高水準、多層次的對外開放體系,把我國建設成為吸引國際優質資源的大型引力場,吸引優質外資、高端人才,為企業創新賦能,為産業升級助力,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協同發展。


堅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當前及未來的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紅利將逐漸喪失,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傳統的勞動力優勢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經濟體超越,經濟發展亟須由要素驅動規模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當前正孕育待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顯著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間,我們應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關鍵技術攻堅戰,夯實我國現代經濟體系底盤,以技術突破引領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同時,積極擴大基礎學科、應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能力,通過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養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紅利。要注意合理借鑒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集中優勢資源儘快攻克妨礙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卡脖子”技術,提高創新成果的産出轉化效率。通過發展創新鏈引領産業鏈升級,進一步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