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余淼傑:四季度中國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

來源:北大國發院 | 作者:余淼傑 | 時間:2020-10-29 | 責編:申罡

第四季度中國經濟恢復疫前水準沒問題


中國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由負轉正,證實了我們之前的預測: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恢復會加快,這體現在三季度經濟增長4.9%,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速會比第三季度要更好,有望在5%以上,第四季度中國經濟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絕對沒有問題。


從第三季度的數據中可知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戰勝疫情的階段性勝利,我並不認為未來防控疫情會對經濟發展有多大的拖後腿作用,相反,中國已經在抗疫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是1.9%,我個人預測中國全年經濟增速在2.3%到2.5%之間。


抗疫時空差為中國在大國競爭中帶來機會


近期疫情在歐美國家進一步反彈,但市場波動不會像之前那麼大。因為遭受疫情衝擊後,一開始的反應會比較大,隨著疫情的常態化,不同的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在疫情中逐步部分復工、復産,所以經濟的變化不大。當然像美國現在的風險還非常高,在復工復查中並沒有很好地控制住疫情。


同時也要注意到在發展中國家,特別如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疫情對這些國家今年的經濟衝擊很大,據IMF估算,今年的疫情會導致印度經濟下滑10%左右。


中國經濟相對其他國家,率先在疫情中恢復,而其他國家應該要到2021年第三、四季度才能夠在疫情中恢復過來。所以中國經濟毫無疑問已經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也可以從IMF對中國現在的預測體現:目前大的經濟體中,只有中國的經濟增長是正,其他國家增速都為負。


所以抗疫的時空差給中國帶來的更多是機會,在疫情重襲之下,中國經濟一度比較困難,但中國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率先從疫情中恢復起來。中國的抗疫經驗成為其他國家抗疫借鑒學習的藍本,特別是積極地採用財政政策來應對經濟的衰退和蕭條,已經廣泛被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即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來保市場主體,從而實現穩就業的作用。


四季度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


我個人認為第四季度應該會出現報復性消費。事實來講,在第二産業以及第三産業,特別是第三産業已經顯現出來,居民在上半年疫情重擊之下,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只爭朝夕的精神氣頭,因此四季度可能會出現報復性消費。


但客觀來看,目前中國的消費儘管有所上升,但想完全通過內需來拉動中國經濟在短期內無法實現。今年消費對經濟拉動的作用相對有限,主要是靠進出口及以新型基建為主的基礎設施投入。


消費對經濟增長GDP的貢獻會相對穩定在六成左右,且持續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如果要增加消費提成,必須有恒久性的收入提高,必須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減稅降費,降低居民的負擔;如果要保證充足的消費,至少就業要得到很好的解決。換言之,要保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必須廣泛地存在,這必須靠穩健的貨幣政策。


第一是降低利率、降低存款準備金以及做好再貼現等工作,對保證企業的存活起到積極作用;第二如果想降低居民的邊際稅率,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邊際稅率,可以通過相應提高稅收起徵點來達到這一目標。


比如消費券短期內有作用,可以拉動地方經濟的增長;長期中作用比較小,因為長期中消費穩步增長,主要依靠恒久性收入。


解決農民工就業結構性問題是關鍵


中國的就業市場目前表現良好,中國的“六保”最核心是保就業。保就業的措施是通過“六穩”,其中“穩就業”是目標,通過“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實現。比如國務院辦公廳8月5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來促進“六穩”發展,金融方面的改革也同步在進行,這些是我國的就業市場現在變得較好的原因。


當然就業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也需要重視。比如農民工就業的結構性問題:今年農民工呆在家裏比較多,主要因為中小微企業前期比較困難。我預測今年下半年農民工出去打工的比率會上升,因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已經逐漸解困。


貿易順差年內會不斷擴大


進出口方面,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我就強調中國出口不會因為疫情而下降,特別是在下半年,中國的出口一定會反彈;而進口增速有限,所以貿易順差會擴大,我現在依然是這種觀點,現在的數據印證了這點。全年的經濟總順差會達到2.6萬億元左右,下半年的貿易順差也會大於上半年。


未來進口和出口都會增加,但不代表進出口這駕馬車對經濟的增速對經濟的作用會更大,未來中國會尋求擴大進口,努力降低貿易順差,保證進出口的平衡,換言之,長期來看進口對經濟的提升作用會有所下降,或者至少保持穩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