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范鴻達:積極應對中東未來新圖景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范鴻達 | 時間:2020-10-21 | 責編:時暢

中東是重要的國際能源區域,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合作區域,是國際矛盾集中和世界大國博弈的重要區域。在中東自身和世界格局已經發生重大甚至根本變化的今天,我們要以新的視角來看待中東,積極務實地發展與中東國家的關係。


以色列和巴林于本月18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巴林這個海灣小國也成為第四個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值得注意的是,有報道稱,雙方是在美國的斡旋下達成協定的。一個由美國和以色列官員組成的高級別代表團對巴林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訪問。


基於目前局勢的新變化,對於中東未來的新圖景,我們需要注意一些特點:

一是中東三個非阿拉伯國家的地區影響力提升明顯。在中東20余個國家中,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是非阿拉伯國家。歷經多年戰爭和動亂,埃及、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等原本的中東強國漸趨衰落,除沙特外海灣富有的阿拉伯産油國體量有限,所能發揮的區域影響力有限。未來,土耳其、伊朗、以色列、沙特或將構成中東區域內的四強格局。此外,就與地區國家關係而言,土耳其對當下中東的安全穩定存在挑戰。


二是巴勒斯坦問題仍是“中東和平”的核心之一,但其重要程度受到擠壓。儘管仍有一些國家把“巴勒斯坦問題”稱為中東政治的核心,但當前中東陸續出現重大變化,巴勒斯坦面臨的現實也與幾十年前不同。巴勒斯坦問題有其內涵的演變,“中東和平”也有其自身的發展。阿聯酋、巴林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整體而言有利於中東和平。在看待“中東和平”時也需與時俱進。


三是伊朗對外關係存在變數,國傢具有快速發展起來的潛力。雖然目前伊朗與美國的關係仍然非常糟糕,但是從更長的歷史維度來看,伊朗與西方世界的交往十分久遠,即使在當下伊朗國內主張改善與美國關係的政治力量也相當大,伊朗民間與美國緩和關係的聲音也不可忽視。伊朗不缺國家自然稟賦,一旦外部環境改善,很可能會提升發展速度。


面對未來可能的一些新動向,首先,我們對阿拉伯國家外交在保持多邊的同時適當增加雙邊的形式。目前阿拉伯國家內部暴露出一些矛盾,因此在現實政治中,可以就具體議題增加開展點對點的對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外交。當然,我們也相信一些阿拉伯國家最終能解決好這些矛盾。


其次,積極看待巴勒斯坦問題與中東和平。尤其是當以色列與其他中東國家實現關係正常化時,不必一味堅持守舊視角,因為對和平的追求越來越成為中東較為普遍的民意。


第三,在提升與中東國家關係時,要以自己的實際需要為考慮基準。與中東國家搞好關係有利於中國,我們在開展外交時可超越中東區域內複雜國際關係的羈絆。


第四,避免讓中東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中東是世界大國都很關注的地區,中東國家對此心知肚明,而且中東國家對世界大國的力量對比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再加上它們對世界大國的態度本身就不同,所以避免讓中東國家陷入在中美之間被迫站隊的境地是上策。如今,我們需要注意到中東區域格局的潛在變化,適時謀篇佈局。(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志遠卓越學者、中東研究所教授)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