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張霞:共謀産業扶貧新路徑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霞 | 時間:2020-09-22 | 責編:申罡

文|張霞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


4年來,廣東省聚焦甘孜、涼山兩地“兩不愁三保障”薄弱環節,顯著提升了甘孜、涼山兩地的脫貧成色,到2019年甘孜州實現全域脫貧摘帽,涼山州4個縣脫貧摘帽。廣東省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方針,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者相結合的對口協作新機制,生動實踐了“打造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樣板”。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薄弱環節,切實在安全住房、基本醫療和義務教育方面下功夫。易地扶貧搬遷對深度貧困地區來説是安全住房保障的重要內容,也是從根本上破解“一方水土不能養育一方人”困境的有效途徑,資金投入多、搬遷任務重、生計重構難度大,是脫貧攻堅任務的重點和難點。廣東省與甘孜、涼山兩地建立對口幫扶、扶貧協作關係後,瞄準這一“硬骨頭”攻堅克難。2016年佛山市與涼山州開展扶貧協作當年,就將11個縣共計1.1億元異地扶貧援助資金劃撥到位,2019年援建58個安全住房安置點(共4243套住房)。不僅如此,廣東(佛山)還積極為貧困戶謀劃生計出路,幫助他們就近就業,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在教育、醫療領域,廣東省探索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整合資源改善基層醫療機構、鄉鎮學校硬體條件,建立常態化教育、醫療人才幫扶機制,增強貧困戶的獲得感。


發揮東西部比較優勢,産業互動合作、優勢互補形成産業扶貧新路徑。廣東省充分利用在産業、技術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合作共建如佛涼(昭覺)智慧農業、粵孜園高原農牧産品等農特産業園,引導省內企業到甘孜、涼山兩地投資興業,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同時,還利用廣東東西協作扶貧交易市場平臺,開展“以購代捐”消費扶貧,定期開通“廣東消費扶貧直通車”甘孜專列、與涼山簽訂農業産品認購協議,暢通農特産品流通渠道,實現互惠互利。


深化勞務協作機制,拓寬貧困戶收入渠道。廣東省發揮自身吸納勞動力資源的優勢,引導甘孜、涼山兩地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強貧困戶持續增收能力。以涼山州為例,2019年組織3259名涼山籍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到廣東(佛山)務工,實現勞務收入1.2億元。疫情期間,廣東、四川兩省率先實現健康碼互認,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平臺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統一包車並安排穩崗和醫務人員全程隨車護送,將疫情對貧困戶外出務工的影響降到最低。


持續完善幫扶機制,實現多層次寬領域的全方位幫扶。以佛山市扶貧協作涼山州為例,在“市州統籌、區縣全面協作”原則下,積極探索村村結對幫扶,在理念帶動、勞務協作、産業協作等方面探索經驗,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提高致富能力。此外,廣東省在甘孜、涼山兩地組織貧困地區幹部、第一書記、致富帶頭人挂職、培訓等機制也日益完善,顯著提升了當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