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五、“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相關建議

發佈時間:2020-09-18 11:00:19    來源:中國網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 時暢

新時代首都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需進一步將群眾評價貫穿到政策實施全過程,進一步推動老齡工作向主動應對轉變,向統籌協調轉變,向加強人們全生命週期養老準備轉變,向同時注重老年人物質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轉變。

 

(一)進一步認清首都北京人口老齡化的形勢

 

人口老齡化疊加城市發展轉型是貫穿21世紀中葉首都北京的基本市情,“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窗口期”,在貫徹落實中央確定的人口總量“天花板”的前提下,需要高度重視人口安全問題。一方面要實施人口均衡戰略,適度減緩人口老齡化進程,增強城市競爭力,挖掘城市發展潛力,激發城市內在活力;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和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增強城市養老服務功能,建設老年友好宜居城市,推動老有所為,著力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進一步準確把握老齡事業發展的階段性矛盾

 

作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全國起到表率和示範作用。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三)進一步將群眾評價貫穿《規劃》實施全過程

 

從社會評價來看,當前我市老齡事業發展與老年人“七有五性”的要求相比,與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規劃》的實施難在落實,貴在效果。老齡事業既然是社會事業,就應該由社會檢驗。《規劃》落實怎樣,應盡力實地查看和了解情況,如能順利實施且效果明顯,服務對象認可度較高應繼續進行,否則,就應該及時合理調整。

 

(四)進一步補齊老齡事業應急管理短板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養老機構運營和監管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是防控導致運營成本的增加,而且這種成本增加會常態化;二是防控常態化對養老機構硬體設施和物資儲備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隔離條件、檢測條件、儲備條件等等,需要相應的空間改造和設備投入,特別是大量社區嵌入式的小微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驛站,很難具備這樣的條件,這就要求以一定的行政轄區範圍(比如以街、鄉、鎮)為單元,統籌設施、設備和物質儲備;三是防控常態化對老年人的贍養義務人、家屬、親朋好友探訪等帶來新的要求,對老年人本人進出養老機構也會有新的要求,老年人自己既是健康第一責任人,同時也對其他入住老人構成防控義務責任人;四是防控常態化將加劇養老機構用工困難,對養老機構員工的人身安全及工作防護、安全培訓、減少員工流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五是防控常態化對於養老機構的醫療設施設備、醫療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醫護短板進一次凸顯,現行的內設醫務室、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鄰近醫院簽訂合作協議、通過視頻巡診的做法滿足不了未來的需要。突發疫情下,社區養老服務如何運轉?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如何解決?都是需要系統研究解決的問題。

 

(五)進一步加強規劃過程及結果考核評估

 

需進一步建立老齡事業發展指標體系並加強規劃約束性指標和主要預期性指標完成情況、相關領域實施情況及主要任務的考核評估。完善監測評估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在規劃實施中期和終期階段,及時組織開展全面評估,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提高規劃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