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柱庭:智慧交通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實踐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張柱庭 | 時間:2020-09-14 | 責編:時暢

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前沿科技分論壇線上上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生物醫學及生物安全專家、數字與資訊科技以及倫理與治理領域的專家和企業界代表,圍繞“用新興科技和創新機制維護全球生物安全”主題,就全球語境下如何應對生物安全威脅,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給生物安全及社會治理帶來的啟示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以下整理了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的觀點。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柱庭

 

一、中國的智慧交通建設近幾年我國一直在智慧交通建設中進行“三推”


一是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加速“四網融合發展”,即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資訊網路融合發展;推廣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的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智慧交通的發展規劃已經頒布,部分場景已經落地,有的還在研發。在這次抗疫中,落地實施的智慧交通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發項目速度大大加快,這奠定了智慧交通的基礎,而智慧交通的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智慧交通中的基礎設施。“聰明的路”屬於智慧交通的基礎設施,其要求是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作管理等全要素、全週期數字化工作已經起步。覆蓋全國的高精度交通地理資訊平臺,完善交通工程等要素資訊,對物理設施的三維數字化呈現,支撐全天候複雜交通場景下自動駕駛、大件運輸等專業導航應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全生命週期健康性能監測,應用基於物聯網的工程品質控制技術等開始落地。


第二、智慧交通的感知網路。鐵路、公路、水路領域的重點路段、航段,以及隧道、橋梁、互通樞紐、船閘等重要節點的交通感知網路覆蓋。推動交通感知網路與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深化高速公路ETC門架等路側智慧終端應用,建立雲端互聯的感知網路,讓“啞設施”具備多維監測、智慧網聯、精準管控、協同服務能力。注重眾包、手機信令等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構建載運工具、基礎設施、通行環境互聯的交通控制網基礎雲平臺。加快北斗導航在自由流收費、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海上搜救、港口自動化作業和集疏運調度等領域應用。


第三、智慧交通的載運工具、作業裝備。“聰明的車”是智慧交通的載運工具,其要求是具備多維感知、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功能的終端設備應用,提升載運工具遠端監測、故障診斷、風險預警、優化控制等能力。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技術研發,開展專用測試場地建設。鼓勵物流園區、港口、鐵路和機場貨運站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技術,推廣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AGV)、智慧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的規模應用。推動自動駕駛船舶、自動化碼頭和堆場發展,加強港航物流與上下游企業資訊共用和業務協同。


第四、智慧交通的網路化傳輸體系。通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與資訊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促進交通專網與“天網”“公網”深度融合,在車聯網、5G、衛星通信資訊網路等部署應用,全國高速公路通信資訊網路,形成多網融合的交通資訊通信網路,提供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大頻寬的網路通信服務。


第五、智慧交通中的智慧化出行體系。通過促進交通、旅遊等各類資訊充分開放共用,融合發展。鼓勵平臺型企業深化多源數據融合,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鼓勵各類交通運輸客票系統充分開放接入,打造數字化出行助手,為旅客提供“門到門”的全程出行定制服務。倡導“出行即服務(MaaS)”理念,以數據銜接出行需求與服務資源,使出行成為一種按需獲取的即時服務,讓出行更簡單。旅客出行與公務商務、購物消費、休閒娛樂相互滲透的“智慧移動空間”,帶來全新出行體驗。推動“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發展,鼓勵和規範發展定制公交、智慧停車、智慧公交、汽車維修、網路預約計程車、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小微型客車分時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新業態。


第六、智慧交通中物流運輸體系。國務院大力發展“網際網路+”高效物流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實現物流活動全過程的數字化,推進鐵路、公路、水路等貨運單證電子化和共用互認,提供全程可監測、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務。鼓勵各類企業加快物流資訊平臺差異化發展,推進城市物流配送全鏈條資訊共用,完善農村物流末端資訊網路。依託各類資訊平臺,加強各部門物流相關管理資訊互認,構建綜合交通運輸物流數據資源開放共用機制。


第七、智慧交通中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完善國家綜合交通運輸資訊平臺,提高決策支援、安全應急、指揮調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大數據運用水準,實現精確分析、精準管控、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完善資源目錄與資訊資源管理體系,實現行業資訊資源的匯聚融合,提升資訊資源共用交換和開放服務能力。建立大數據支撐的決策與規劃體系,推動部門間、政企間多源數據融合,提升交通運輸決策分析水準。採用數據化、全景式展現方式,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運作監測預警、輿情監測、安全風險分析研判、調度指揮、節能環保線上監測等支撐能力。進一步推進交通運輸領域“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實現政務服務同一事項、同一標準、同一編碼。延長網上辦事鏈條,推動政務服務向“兩微一端”等延伸拓展。加快完善運政、路政、海事等政務資訊系統,推進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治超聯網等系統建設,提高執法裝備智慧化水準,推進線上識別和非現場執法。


二、智慧交通在新冠肺炎疫情抗擊中的實踐


2020年1月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交通運輸帶來巨大的挑戰和考驗。交通運輸既是遏制病毒傳播的重要環節,又是服務人民群眾出行、維護社會生産生活秩序,以及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醫護人員等重點人群出行和防控物資供應的重要支撐。因此對交通運輸提出的要求是:“一斷三不斷”:即堅決阻斷病毒傳播渠道,保障公路交通網路不斷、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斷、必要的群眾生産生活物資的運輸通道不斷。


“三不一優先”:落實防疫應急運輸車輛綠色通道政策,保障防疫應急物資和人員運輸車輛“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便捷通行。運輸船舶優先過閘、優先引航、優先錨泊、優先靠離泊,優先便捷通行。要保障郵件快件“最後一公里”投遞順暢。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迴圈”:2月2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復工復産有序推進,交通先行:當務之急是要保障運輸通達,路網暢通。因此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迴圈”。打通“大動脈”是指有序組織務工人員跨區返崗的定制運輸和班線運輸,跨區的定制物質運輸,協調辦理“一證通行”,保障已復工和準備復工企業防護到位、物資到位、人員到位;暢通“微迴圈”是指穩妥有序恢復城市公共交通,統籌調度公交車、計程車運力,開展“點對點”服務,結合實際推出物流配送車輛進城、停靠等便民利民措施,最大限度滿足城市物流需求,保證“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銜接到位、暢通無阻。


在9月8日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上表彰了一位快遞小哥,他從2020年2月19日接到了單位復工的通知後,就帶領志願者司機團隊,自大年三十起義務接送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協調推動網約車企業參與接送醫護人員,協調共用單車企業在醫院周邊投放單車;自行募集資金為醫護人員提供食品,“掃街”找餐館、爭取有關部門餐食供應,快速搭建起應急餐食免費配送備用網路,由於疫情中的突出表現,職務被所在快遞公司連升3級,從一名快遞小哥升職為分部經理。他所從事協調的幾項工作是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交通運輸的“微迴圈”,而其他受表彰的道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等傑出代表所從事的則是物流的“大動脈”。我們在向這些無畏英雄致敬的同時,要重點關注智慧交通在其中的支撐作用。總體看在抗疫中出現的網路貨運經營者,快遞配送企業,通過人、車(船)、物、雲將供給與需求兩端直接結合,且能夠採用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車輛進行無接觸的貨運和城市配送;出現的網約出租汽車、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網約分時汽車租賃者,將位移需求和車輛供給直接結合;出現了大件運輸行政審批網上“一地受理、聯動審批、全線通行、全程服務”,不僅大大減少了人員接觸,還降低了企業成本和政務成本。全國綜合運輸運輸保障指揮資訊系統“一張網”的政務服務,都是智慧交通在抗疫中的優秀表現。


在這次疫情抗擊中,智慧交通已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未來其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必將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責編:時暢)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