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usan Elliott
過去中美建交的40年以來,兩國在政治體系和意識形態方面始終存在分歧和不同。隨著中美兩個經濟體體量的增長,尤其是1979年來中國經濟現象級的發展,兩國之間也産生了一些矛盾。
去年11月以來發生了很多事情,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貿易協議達成一致,之後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但其現在已對全世界所有事務造成了影響。
中美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不僅會對亞太地區國家造成負面效應,更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性影響。目前中美關係似乎正處在“螺旋式下降”狀態中,我們必須設法結束這一趨勢,因為其結果不僅會對美、中産生影響,對於全世界的安全也會産生影響。中美兩國經濟産出佔全世界的40%,如果兩國關係遇冷,全世界都將陷入不穩定的狀態,也很難實現經濟繁榮。
考慮到現在世界經濟正處在下行狀態,尤其是疫情暴發以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會給每個人造成困難和挑戰,如何結束這種“螺旋式下降”?我想對中美兩國以及全世界的專家同事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應對疫情中美需合作而非指責。可以通過外交和私人途徑的合作來發展新冠病毒相關的疫苗以及診斷、治療手段,而不是指責對方。一旦疫情得到了控制,雙方也需要進行回顧,並反思如何防止未來再次發生疫情。
第二,需要重啟貿易和經濟對話,涉及雙邊及多邊議題。兩國之間有很多爭議點,區域內的其他國家之間也是如此。但重要的是我們仍需通過對話和公開的討論來表達和解決雙方的問題和不滿。技術議題是必須納入對話中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單方面禁止中國或美國任何公司在各自國家的行動,雙方首腦應該參與到談判和建設性對話中來,同時不應該強行讓其他各方選邊站,而是應該找到一個多邊途徑來解決技術領域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兩個世界經濟體需要合作,我們確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脫鉤”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第三,需要逐步放寬對留學及公務旅行的禁令,放寬禁止記者入境等措施,人員交流互訪是雙方建立互信和互相理解的重要途徑。如果雙方確實擔心技術可能被竊取則應該通過對話直接解決問題,並制定措施來保障兩國以及世界各國之間人員的持續性流動。美國的政策制定基於並尋求“以風險為評判基礎的國家中立戰略,同時審查外國政府的數據應用、人權記錄、政治機構和法律環境”。我們還應該尋找能夠合作的領域,共同解決阿富汗的衝突,在我曾經作為塔吉克大使工作和生活過的中亞地區尋找合作點而不是成為彼此的對立面。我們還應該研究如何解決許多領域的共同挑戰,比如反恐問題、環境問題和疫情問題等。
要想實施我剛剛提出的建議十分艱難,但我仍呼籲雙方努力為現在的緊張局勢降溫。中美兩國都應共同努力,成為支援國際秩序和體系的領軍國家。中美緊張關係的升級不僅會為中美關係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害,還會影響世界和平、穩定和全球經濟的安全。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我們需要成為領導者。中美可能在一些議題上確實存在分歧,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雙邊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多邊合作。(責編: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