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未來中美關係以競爭為主,但仍要努力創造合作,避免對抗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德銘 | 時間:2020-09-08 | 責編:蔣新宇

陳德銘  商務部原部長,CCG名譽主席


2020 年 9 月 8 日,全球化智庫(CCG)與北京市商務局在國家會議中心聯合主辦2020服貿會“服務業擴大開放暨企業全球化論壇”。商務部原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CCG名譽主席陳德銘在會上發表以下觀點: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歷史的必然趨勢。早在幾千年前的區域性帝國已經出現了跨國貿易。地理大發現和工業革命,使商品交換的半徑擴大到全球。二戰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新自由主義的普遍盛行以及冷戰結束後世界統一市場的出現,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憑藉著生産要素的跨境流動,跨國公司完成了全球的投資和生産佈局。貿易不再僅僅是商品的交易,70-80%的全球貿易額已是中間品貿易。跨國公司及其背後的金融資本賺得盆滿缽滿,而其母國的就業和稅收卻收穫甚微,結構轉型和教育培訓又未及時跟上,致使民粹思潮氾濫、單邊主義橫行,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當今的百年變局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美國保護主義引發的貿易和投資摩擦,尤其是違反多邊規則的懲罰性關稅和“實體清單”制度,不僅使中國、歐盟、日本等多國經濟受到損害,美國自身也深受影響。二是新冠疫情肆虐已使全球超過2700萬人感染,超過88萬人失去生命。這個人傳人的病毒潛伏期長,多靶點攻擊器官,迄今還沒有特效藥物和足量疫苗加以遏制,主要採取隔離的方法加以防控。而隔離的“雙刃劍”又遲滯了經濟的增長,反過來使抗疫經費捉襟見肘。

經濟全球化的強大生産能力,各國醫務工作者的團結堅守,科學技術領域的協作攻關,都已證明人類能夠最終戰勝疫情。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國這個公共衛生資源最強大的經濟體,何以一邊“甩鍋”世衛組織,一邊加劇經貿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卻白白浪費了抗疫的契機而蒙羞。好消息是全球已有十幾種新冠疫苗進行到人體試驗階段,如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輝瑞與德國生物公司以及中國的幾個品種的疫苗都已進入了臨床三期。可以説,後疫情時代已經不遠了!

如果後疫情時代如古人所雲“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那麼未來二三十年全球化還將繼續。只不過經歷了抗疫的洗禮和反思,全球價值鏈會趨向短鏈化和區域化,推動經濟增長的生産力將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一個數字化、網路化的智慧社會將勢不可擋。也許多邊經貿組織和規則的改革短時間內難以達成,但“脫鉤”和新冷戰也絕不會得逞。違背歷史潮流者痛定思痛後,還是要坐下來談判的。

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在經歷了疫情的陣痛和恢復期的反彈後,會迎來一個困難和機遇並存的艱難探索期。迄今中國抗疫的成功決非偶然,不僅見證了體制和政策的成功,也折射出人民的堅守和創造。在雙迴圈的推動下,國內消費市場成了企業開拓的主戰場,但市場的成長不能“畢其功於一役”,收入的增加、物價的穩定、資源的保障以及心理的預期等等都是重要因素。線上經濟的運作模式以及服務業增長的大趨勢更是企業家們不可或缺的支點。圍繞新增長點的新基建亦將是“十四五”期間一個值得關注的投資熱點。

國際市場萬萬不可丟棄,不僅是“一帶一路”沿線和歐洲市場,保住對美市場尤為重要。美國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內市場,雙方經濟結構的互補性決定了“誰也離不開誰”。從長期看,儘管未來中美關係以競爭為主,但我們仍要努力在有規則競爭中創造合作,避免或減少嚴重對抗。自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國對華産品平均關稅逐漸加徵到20%,但今年1-7月中國輸美産品仍佔美進口國別之首,美國的全球逆差以及美中貿易逆差紋絲不減,這是市場規律使然,後疫情時期的中國出口仍大有可為。奉勸白宮的先生們不要學做鴕鳥,埋頭不見。

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已連續舉辦六屆,成為國內聚焦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高端國際論壇之一。本屆論壇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舉行,匯集眾多官産學研權威人士,相信大家定能為企業全球化發展多多建言獻策,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本文根據商務部原部長,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CCG名譽主席陳德銘在北京商務局與全球化智庫(CCG)于2020年9月8日聯合主辦的2020服貿會“服務業擴大開放暨企業全球化論壇”的發言整理。中國網智庫中國為本次論壇做專題報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