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雙迴圈”新格局之下,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

來源:北大國發院 | 作者:余淼傑 | 時間:2020-09-07 | 責編:申罡

文|余淼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9月2日,北大國發院牽手“SAP 成長型企業社區”,共同推出“國際風雲與‘雙迴圈’發展新格局——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線上直播,不僅為眾多企業家解讀了大變局和大戰略中的企業突圍發展新路徑,更分享了企業和管理者如何通過釋放數字化轉型的新動能,構築“雙迴圈”新格局之下的企業數字化生存之道。受邀做客本次直播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余淼傑教授圍繞以下三點做了分享:


第一,雙迴圈背景:大變局中的新挑戰

第二,中國經濟發展雙迴圈的優勢

第三,如何落地實現中國經濟“雙迴圈”?


一、大變局中的新挑戰:


美國不斷加碼全面打壓中國


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發生經貿摩擦,勢必對經濟全球化産生深刻影響。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或者打壓已超過22項。從最早的301調查、337智慧財産權調查,到232鋼鐵調查、雙反一保的反傾銷反補貼,再到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會涉及國家安全調查,美國高科技産品對華出口予以管制等經濟制裁手段層出不窮。


同時,美國又頻繁干涉我國內政,驅逐中方主流媒體,拒絕承認中國南海的主權,撤銷中國電信在美國的牌照,推動英國等盟友禁用華為及封禁中國的抖音、微信等。甚至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污衊中國是帝國主義國家,7月底又關閉了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還在尼克松圖書館發表演説,完全否定過去近50年來的中美關係,表示對華接觸是失敗戰略。


以上所有事實都指向一個問題:中美關係越來越差。可以説,中美關係不止是經濟摩擦,已經開始從經濟上升到外交,甚至未來有可能上升到軍事方面的衝突。


二、如何應對:用雙迴圈開局中國經濟下半場


就在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經濟全球化受到嚴峻挑戰下,我國政府明確提出通過雙迴圈在大變局中開新局,那麼,如何理解“雙迴圈”的問題,首先余淼傑分享了幾個關鍵節點。


首先,在今年5月14日的政治局常委會議,第一次明確指出,我國競爭優勢是超大規模的生産優勢跟內需潛力,目標是要構建一個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發展新局面。


其次,在7月12日企業家座談會上,再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到最近的7月30日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並將“逐步”變成“加快”,一字之差,也反映中美格局不斷變化的真實情況。


事實上,“雙迴圈” 中的內需外需要相互促進,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並不代表我國要閉門造車,促進“雙迴圈”格局也不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轉向,更不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內向化,而是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潛力和優勢,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到國內,同時通過暢通國內的大迴圈來推動國內和國際的雙迴圈,更好地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推動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更高水準階段。


三、如何發展:中國發展雙迴圈的優勢


首先,中國擁有規模巨大的市場優勢,並且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中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並不在於勞動力比較便宜,而是因為我們具備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與此同時,不管是在貿易、企業、資本、人員、數據、技術等都已經深度融入到全球的價值鏈中,這是我們提出‘雙迴圈’的原因之一。”余淼傑説。


第二,目前全産業鏈的比較優勢客觀上只有中國擁有。一般來説,一國能生産的産品品種越多,説明産業鏈越齊全。如果按照我國海關8位碼的編碼來計算,中國2019年有超過七千種産品出口,如果按照美國更細的10位碼編碼來計算,中國出口的産品數目更多,這些都在説明中國全産業鏈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


第三,中國的産業集聚鏈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過去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涌現出了眾多具有鮮明特色的産業集群。例如,東莞的電子産業群,汕頭的玩具産業群,廊坊的家居群等,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張産業集群的“名片”,産業集聚有利於專業化的分工,降低交易成本,産業集聚的效應帶來的價值,也是讓中國的全産業鏈具有十分明顯的比較優勢。


第四,交易成本優勢。中國有巨大的市場規模,14億人口中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且這個群體未來會越來越大。以這個為基本前提,外資撤離中國,是不符合企業利潤最大化要求的。首先,勞動成本因素。中國的勞工成本平均在750美元一個月,差不多是5000人民幣一個月,勞動力成本上,中國僅僅是美國的1/5。其次,交易成本因素。産品生産出來要銷售,如果産地接近市場,運輸成本就會下降,交易成本也因此會下降。中國作為最大的市場,産品要賣到中國,肯定在中國生産更好。


所以,儘管全球化的結構與形態發生了重大變化,由此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與趨勢並沒有發生改變,而這也正是中國發展“雙迴圈”的優勢所在。


四、如何做好中國經濟“雙迴圈”?


如果説過去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指“對外開放,對內改革”,那麼目前這個階段,應該可以稱之為“對內開放、對外改革”,即搞活中國經濟“內迴圈”,重在對內開放,而要做好中國經濟“外迴圈”,則重在對外改革。


那麼,針對中國經濟的“內迴圈”,余淼傑提出了六點想法。


第一點,中性競爭原則推進要素的市場化。


今年4月份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化的指導方針》明確了各種要素,既包括我們傳統的資本勞力、能源還有中間品,也包括新興的一種要素,比如數據等。那麼,這種要素如何完善市場化,通過中性競爭原則來推進就非常有必要。中性競爭原則意味著公開、公正、公平,那麼,也意味著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樣重要,在市場中發揮各自的優點和特點,實現要素市場化。


第二點,要通過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來推進貿易的自由化。


目前中國有18個自貿試驗區,除了西部以外,只有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湖南、貴州這6個省份沒有成立自貿試驗區,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6省份中可能至少會有4個省份新增自由貿易試驗區。北京比較特殊,河北自貿區包含大興機場片區,大興機場也有一部分在北京,但畢竟不夠大。所以,北京也有可能發展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我們全面開放新格局的一個新舉措,就是六月份出臺的《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它分兩步走,一個叫早期收穫,一個叫全面開放,在2025年實現早期收穫,早期收穫他主要內容包括兩個,一個就説商品的自由貿易,另外一個是要素的自由流動,包括我們平時所講標準意義上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這是貿易的便利化。


長期中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叫做制度整合規則的創新,制度整合規則創新我覺得這裡面最重要一點是稅收,通過稅收管理推進社會治理、法制建設,當然裏面一個新的關注點就是風險管控一定要做好,包括貿易、金融、公共管理、公共衛生等一系列安全,這是海南自貿港構建的情況。


第三點,改善營商環境推進投資的便利化。


余淼傑對國務院辦公廳在8月5號出臺了15點具體的舉措做了説明,同時也總結了三個重點方向,第一個是對外貿企業的融資支援,第二個是加快對加工貿易的梯度轉移,從東部轉到中西部去;第三個是提升通關的便利化水準以及對外資重點項目的扶持。


第四點,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提升居民的消費。


雙迴圈內迴圈很重要一點叫做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來提升居民的消費,那怎麼樣促進內需,余淼傑認為,通過兩條腿走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聚焦在三個方向。第一點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第二點是,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第三點是,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上半年,積極財政政策主要是減稅降費,保證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擴大消費。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是減租降息,讓中小企業能夠活下去,他們活下去,就保住就業,保住就業老百姓就有錢,也就能夠促進居民擴大消費。


第五點,以發展“兩新一重”,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三化融合。


所謂“兩新”指的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一重”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國家投資1.6萬億用到“兩新一重”的目標,就是通過城鎮化來帶動投資需求的上升,推動城市化都市圈一體化的發展。


為什麼“兩新一重”跟“三化融合”有關係?“兩新一重”目標是為了服務城鎮化的發展,而發展城鎮化一定要工業化和資訊化相互融合。具體理解就是,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相互依存的,彼此離開都無法持續,那麼,當工業化和城鎮化有機結合之後,資訊化就要通過 AI、5G 等手段更好融入到工業化和城鎮化中,所以,三化融合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點,也是推進中國經濟落地中國經濟內迴圈重要的工作。


第六點,通過重點發展都市圈、城市群來推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


中國的城鎮化率2019年是60.6%,美英國家的城鎮化率都在75%以上,有的甚至在80%以上,所以我們還有一定距離,提高城鎮化率也是未來工作重點之一。那麼,余淼傑指出,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長江中游城市帶這五大城市群將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


那麼,針對中國經濟的“外迴圈”,余淼傑也提出了自己看法。


經濟全球化核心是貿易自由化,然而,去全球化、貿易單邊主義的時有發生,使得經濟全球化面臨很多衝擊,在這樣情形下,余淼傑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即經濟全球化沒有終結,只不過呈現一個新的形態。


為什麼這麼判斷?余淼傑説,一切都源於貿易全球化兩個基本特徵,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即生産地區化以及貿易多邊化沒有發生改變。


生産地區化是説,每個産品從簡單的鉛筆到 iphone 手機,都遵循每一個零部件由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國家的專業化生産,再經過另一個地方加工裝配,賣到全球各個地方去,這一核心特徵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而 WTO 的舉步維艱使得地區經濟一體化正在取代了多邊經濟合作,雖然地區經貿合作這種多邊機制不斷加強,正在取代全球多邊機制,但貿易多變化的本質也沒有改變。


基於此,中國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經濟外迴圈,余淼傑也提出了兩大工作重點。


第一個重點,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切實落地。


中國的“一帶一路”分成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現在官方數據有65個國家,如果從廣義上講數量會更多。通過我們的兩條腿走路,“一帶一路”的外貿已經佔中國外貿的31%左右。余淼傑重點説明,雖然我們堅持兩條腿走路,從目前情況來講,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前景應該會優先於陸上絲綢之路。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是我們的東盟10+1自貿區,東盟10國已經成為取代美國和歐盟以外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以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余淼傑建議優先發展海上絲綢之路。


第二個重點,是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夥伴關係。


區域經濟合作夥伴關係一共覆蓋16個國家,包括東盟10國再加上中日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自從在2010年建立東盟10+1自貿區之後,東盟10國已經成為我國最大貿易夥伴,也使東盟成為我國外貿的後花園。余淼傑表示,對外開放要經歷改革,如今中美關係緊張,對外改革的意思就是説,不要再一味的依賴美國,因為中美關係不斷緊張之後,對美國外貿一定是下降的,那麼中國的價值鏈就有必要通過東盟10+1自貿區和日韓産品來進行完善和補充,出口到歐盟和其他新興工業國家,繼而繼續利用全球化的經濟特徵,持續做外貿生意,所以,中國未來的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積極參與並主推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RCEP 不僅要求參與國之間實行90%的貨物貿易零關稅,實施統一的原産地規則,允許在整個 RCEP 範圍內計算産品的附加值,還放寬服務貿易跨國投資準入,增加電子商務便利化的新規則,而電子商務將是國際貿易新的重點,尤其後疫情時代,電子商務新的業態將愈加重要,RCEP 會繼續往前推進。



五、雙迴圈下,中國如何鞏固全球價值鏈中心節點的位置?


余淼傑強調,雙迴圈不是説只有內迴圈,也不是説不要外迴圈,相反是要加強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心節點位置,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心節點位置並不會因為我們面臨幾個大挑戰而被取代。


那麼,如何重構中國中心節點的全球價值鏈?第一點,是要提高國內産品的附加值,第二點,是要發展數字導向和知識密集型的全球價值鏈是中國發展的重點。



六、雙迴圈下,如何發展數字貿易?


這次疫情中全球貿易下降11%左右,但是數字貿易卻逆勢上升,那麼,我們該如何發展數字貿易,余淼傑認為有兩個重點方向。第一是,要跟“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結合在一起,通過數字的新形態,體現在商品貿易中;第二是,要跟服務貿易結合在一起,通過落地自由貿易試驗區來實現。


在余淼傑看來,中國要發展全球價值鏈,就是以數字貿易為先導,通過知識密集、數字密集的方向實現,而且從數字角度來講,5G、AI 等産品,我們跟發達國家基本上處在同步起跑線上,大力發展數字貿易,我們擁有後發優勢,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所以,數字貿易是中國未來國際貿易以及發展中國經濟的一個重點。


在分享的最後,余淼傑對中美關係再次闡明觀點。余淼傑認為,對於中美關係,我們不能做樂觀的估計,中美關係中,美國已經把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進行全面打壓,所以,長期競爭有限合作將是未來十年中美關係的基本定調。



七、雙迴圈下,企業如何數字化生存?


作為 SAP 中國首席數字化專家,孫惠民同樣“感同身受”。對企業來説,在這樣全新的格局之下,如何把握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模式將成關鍵。以工業4.0為例,核心就在於消費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被激發,那麼過去“閉門造車”式的、以管控為核心的線性生産方式會“難以為繼”,取而代之的則是“平臺+價值夥伴”這樣一種生態型的模式,而背後的支撐將是智慧化生産、網路化協同以及個性化定制。


事實上,這次疫情告訴企業一個扎紮實實的道理,那就是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成為“必選項”。那麼對企業而言,未來的數字化轉型,就需要充分把握數字化技術紅利、利用軟體手段重塑價值鏈的各個環節,由此打造一種全新的能力,即通過技術創新能讓客戶的價值最大化。


具體如何構建這種數字化新型能力呢?孫惠民也從“創新思維重塑、産業生態分析、商業模式變革、管理體系再造和系統支撐”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創新思維重塑,是指企業要對跨界思維、平臺思維、用戶思維、迭代思維等進行重塑;産業生態分析,是指開放、融合、賦能、重塑和共用會成為生態發展“主旋律”;商業模式變革,即以客戶為中心重新定義商業模式;管理體系再造,是指打造扁平化、網路化、數字化的體系;系統支撐,即構建智慧交互平臺,最終讓企業進入全數字化階段。


同樣,站在“雙迴圈”新格局的新起點之上,SAP 也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中的時代新定位。孫惠民説,SAP 的新定位是“新基建”的參與者、工業網際網路領軍者,以及數字化轉型賦能者。


作為工業4.0的發起人、推動者和供應商,SAP 的目標將是助力企業打造智慧型企業,最終幫助企業從傳統模式轉向全數字化的階段,構築全局數字化的新型能力。


目前,SAP 為企業打造出了端到端完整的智慧商務套件,同時提供以新一代  ERP 為數字化核心,以雲端數字化平臺為支撐的全新技術棧,能夠全面滿足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從線上化到雲化、再到整個價值鏈數字化的全過程。


在此基礎上,SAP 持續聚焦産業發展,並跨越産業鏈的上中下游,幫助産業和企業迎接數字化轉型挑戰,更攜手各地政府部門建立賦能中心,促進當地産業轉型升級。


SAP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企業應用軟體公司,始終堅持‘在中國,為中國’的核心戰略 ,併為中國供給側改革賦能,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讓更多企業在‘雙迴圈’的新格局中,能夠通過數字化轉型領先一步,決勝未來。



八、雙迴圈下,中國企業如何備考答卷?


當然,對於眾多的企業而言,接下來如何融入“雙迴圈”新格局之中,並揚長避短提升競爭力也至關重要。


對此,余淼傑表示,企業首當其衝要做的,就是看準大方向、瞄準新方向。所謂大方向是指對中美關係持續下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新方向是指要把目標轉向一些新興工業體及新興市場,儘管這些市場目前的規模仍然比較小,但中國企業可以通過“敲牛皮糖”方式一塊一塊敲下來,由此尋找到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


其次,是走得遠。無論是傳統的勞力密集型産業,還是過去幾年興起的網際網路産業,可以把自身的觸角延伸得更長遠一些,積極發展包括東南亞乃至非洲等市場,通過加大投資,輸出中國技術、中國模式,為全球各市場帶來更多的經濟優化價值。


第三,是挖得深。企業要大力提升企業産品附加值,特別是通過技術創新做好新産品的創新,由此提升企業競爭力。此外,從更大的範圍來説,發展知識密集、數字密集等全新的數字經濟,實現彎道超車也是未來的趨勢和重點。


最後,是到西部去。目前,國內的經濟體系正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幫忙實現梯度的轉移,那麼資本密集型産業和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向國內的中西部轉移,這樣不僅能對“西部大開發”起到更多的作用,也能夠重塑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而孫惠民則從中國企業出海的角度認為,目前很多企業已從過去單純的銷售和貿易為主,開始轉向強化産業鏈的連結能力,以至於某些企業已成為部分細分行業的“鏈主”,那麼,在企業出海過程中,就需要注意兩大問題。


一是,要注重數據安全,企業要更加積極地遵循國外的遊戲規則;二是,要打造敏捷能力,未來企業可以把商業模式逐漸從線下轉向線上。針對此 SAP 也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跨境電商的所有解決方案,包含從研發、生産製造到銷售各個環節,不僅為他們的出海之旅提供“保駕護航”的能力,也為更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持續貢獻出更高的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相關中國企業出海的所有跨境電商解決方案,均可以到 SAP 成長型企業社區進行免費下載。


總的來看,在“雙迴圈”新格局、大戰略的背景之下,中國一定會從長期增加有效供給,打造經濟新增長點的佈局之中,培育出更多新經濟、新模式和新産業,而對中國企業來説,未來以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抓手”,同樣也是實現企業競爭力提升,完成産業轉型升級,以及贏得更加廣闊市場空間的關鍵和新動能所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