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鞏固勢頭創新機制 全面落實“六保”任務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陳昌盛 雷瀟雨 | 時間:2020-08-05 | 責編:蔣新宇

文丨陳昌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 

       雷瀟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科員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對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確提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今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和國民經濟恢復的艱巨任務,黨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大勢,加大“六穩”工作力度,明確提出“六保”任務,出臺所有政策措施,著力促進經濟社會秩序恢復。二季度,我國經濟實現由降轉升,經濟增速位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當前國內外形勢依然複雜嚴峻,為鞏固經濟恢復勢頭,增強發展韌性,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進一步創新優化政策機制,紮實推進政策落地見效,確保“六穩”“六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也為疫後加快發展積蓄動力。


一、經濟實現較快反彈,基本盤整體穩固


今年二季度,我國主要經濟指標由降趨穩逐步轉升,GDP增速從一季度的-6.8%反彈至3.2%,在全球表現亮眼,也好于市場普遍預期,為穩定我國經濟基本盤、逐步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發展格局打下基礎。


生産供給基本恢復正常。近幾個月來,復工復産有序推進,疫情對生産的衝擊明顯緩解,供給能力基本恢復。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升至4.8%,接近去年同期水準,服務業生産指數也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大數據顯示,截至5月中旬,全部工業復工率已接近100%;截至6月末,全國生活服務業商戶復工率達到96.6%,生産經營活動基本恢復正常秩序。


需求衝擊明顯減輕。隨著一系列企業紓困和宏觀救助政策效力逐步顯現,內需恢復步伐有所加快,二季度以來投資增速逐步回正,消費跌幅持續收窄,出口由跌轉升。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累計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個百分點。部分耐用品支出增加帶動消費復蘇,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單位汽車、家電等耐用品商品零售額同比跌幅收窄10個百分點以上。出口下滑減緩,上半年以美元計價出口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1個百分點。


國內迴圈基本暢通。疫情帶來的經濟阻隔明顯緩解,國內交通物流迴圈基本暢通,國際迴圈趨於改善。除航空外,國內貨物運輸服務基本正常,5月份起全國貨運量恢復正增長。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推動快遞物流快速增長,6月份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增速達到36.8%,超過去年同期增速水準。國際貨運逐步恢復,6月份我國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7.6%,超過去年同期增速水準。


新經濟加速成長。疫情期間新經濟逆勢增長,新産業新業態成為增長亮點。高技術産業發展持續向好,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4.5%,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8個百分點,1月份至5月份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高達34.7%。網際網路相關産業發展迅速,上半年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3%,比一季度回升8.1個百分點。


二、應對疫情特殊衝擊,創新和豐富中國特色宏觀調控


疫情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機制和路徑與傳統經濟危機存在顯著不同。經濟危機主要是抑制需求,而此次疫情是對需求、供給、預期的全面衝擊,並且首先表現為流通受阻、供給中斷,呈現出從供給到需求、從實體到金融的影響路徑。影響機制的複雜性加劇了經濟恢復的難度,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相互制約、相互影響,要想突破困境必須做好兩者間的統籌協調,依靠傳統的應對危機的調控辦法效用比較有限。為了有效破題,在做好防疫前提下加快推進經濟回穩向好,疫情期間我國不斷創新和豐富了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政策機制,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突出生命至上,淡化增速目標。往年,經濟增速目標是牽引全年宏觀調控工作的重要量化標準。今年,不設增速目標,淡化了對增速的要求,但是強化了對“六穩”“六保”的要求,這是對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一種創新安排。這一安排充分體現了面對疫情,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的指導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淡化增速目標也不代表經濟增長不重要,保企業保就業、實現脫貧目標、防範化解風險,都需要經濟增長作支撐,而在“六穩”“六保”任務落實的情況下,達到合理經濟增速也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結果。


強調留得青山,大力保住市場主體。企業是“六保”的核心,是經濟的源頭活水,有企業才有就業和民生,才守得住經濟基本盤。保住企業等市場主體,就能夠保住就業崗位和保障居民收入,這樣才能保住基本民生,同時也有助於形成拉動消費和擴大市場的有效需求。保市場主體這一任務是串聯帶動其他任務的重要關節。疫情期間,我國大力推動減稅降費、優化融資環境、減免房租成本、協調國際採購等多方面救助工作,核心目的就是保住企業、留得青山,從而保護好經濟發展的生命力。


強化政策直達,夯實地方責任。今年調控政策落地機制的一大亮點,就是政策資金直達地方、直達基層、直達民生。通過特殊轉移支付等機制,將新增赤字、抗疫特別國債等資金直達地方基層,全部用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以及社保、低保、失業、養老和特困人員身上,確保資金足額有效服務“六保”任務。資金直達也是為了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使用權,讓分散的資金在基層形成合力,讓最了解一線情況的部門統籌使用資金,更加高效地滿足實體經濟需求。


注重贏得未來,用改革創新辦法對衝經濟下行。保是進的基礎,進是保的目標,推動“六保”的同時也特別注重多用改革創新的辦法來釋放潛力,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創新促投資領域,以“兩新一重”建設為重點,促進有效投資,優化投融資模式,築牢未來發展基礎。不失時機推動各項改革工作,著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穩定外貿,建設海南自貿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國內國際雙迴圈格局。


重視政策配合,用大數據提升宏觀治理能力。所有對衝救助政策的關鍵在於發揮合力,“六保”各項任務之間也存在協調一致的內在關係,重視財政、貨幣、就業政策間的協調配合,對推動政策落地、放大政策效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加強貨幣政策對政府債券發行的配合支撐,加大財政對信貸擔保力度,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財政貨幣支援政策向解決就業較多的企業傾斜等。同時,疫情期間也更加注重通過大數據提升政府宏觀治理能力。在物資調配、推進復工復産和宏觀調控工作中,廣泛應用了電力、稅收、工程機械、人員遷徙等大數據提供的資訊,大大提高了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宏觀治理能力正在逐步邁上新臺階。


三、“六保”任務依然艱巨,回升勢頭尚需鞏固


面對疫情衝擊,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成為全球最安全、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回穩轉升,對全球經濟貢獻也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我國經濟也進入了新的恢復階段,經濟增速已經從由負轉正階段轉變為回歸潛在增速階段,經濟運作的主要困難由迴圈不暢轉變為需求不足。在這一階段,我國也面臨一些新的內外挑戰。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底部,主要經濟體重啟進展緩慢,我國經濟運作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嚴峻。受疫情影響,各類經濟活動急劇萎縮,全球主要經濟體一季度經濟增速明顯下滑,二季度降幅繼續擴大。目前全球雖已有75%的經濟體重啟經濟,但恢復進展不及預期。全球製造業PMI指數和服務業PMI指數回升緩慢且遠低於榮枯線。國際供應鏈受到較大衝擊甚至部分中斷,全球跨境貿易和投資持續大幅萎縮,二季度全球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均出現斷崖式下跌,跨境投資下降幅度更加顯著。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大。各大央行為應對疫情衝擊緊急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雖然避免了市場因流動性枯竭而休克,但也推動全球金融資産價格快速回升,導致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運作更加背離。疫後經濟復蘇進程過慢將加劇全球金融市場脆弱性,疫情反覆的壓力也對各國對衝政策空間形成挑戰。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回升中也存在一些不充分、不平衡、不穩固的問題,進一步實現“六穩”“六保”任務還面臨一些難點挑戰。需求側恢復嚴重滯後於供給側,供需不平衡問題有所突出。保市場主體任務比較艱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3%,利潤損失仍較嚴重。當前工業企業産成品累計週轉天數、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仍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現金流仍然緊張。應屆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壓力較大,新增就業崗位少、部分企業裁員壓力大等問題有所凸顯。各種風險和災害疊加,對我國鞏固回升勢頭、穩定發展環境、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形成挑戰。境外疫情輸入壓力仍然較大,全球疫情還處於蔓延階段,美國疫情在近期也出現快速反彈,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國都尚未度過疫情高峰期,外部政治經濟環境更趨複雜嚴峻。


面對這些困難挑戰,鞏固經濟回升勢頭,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必須進一步貫徹“六穩”“六保”各項任務要求,準確把握階段特徵轉變,優化完善政策安排,提高政策落地轉化效率。一是著力擴大國內總需求。鼓勵“兩新一重”項目融資,加強對5G、數據中心等建設的用地用能指標傾斜,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適當減少對汽車等特定商品的消費限制,促進文旅和餐飲消費全面恢復,推進網際網路和各類消費業態深度融合。二是突出重點人群和行業,保居民就業和基本民生。對低薪資行業、低學歷和應屆生就業群體出臺針對性就業幫扶措施,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強化困難人員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三是及時化解市場主體困難。堅決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相關部門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使廣大市場主體不僅能夠正常生存,而且能夠實現更大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應收賬款、存貨、訂單、智慧財産權等質押融資,更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落實落細前期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減租等各項扶持政策。四是加大政策落實和協調力度。加強財政貨幣政策配合。提升貨幣政策、監管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協同性。視情延長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政策,有力有效保障基層運轉。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成果,要繼續增強抗疫情、穩經濟、謀發展的精氣神,共克時艱,精準施策,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工作、守住“六保”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積蓄疫後發展動力。


責編: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