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下半年中國經濟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

來源:北大國發院 | 作者:余淼傑 | 時間:2020-08-03 | 責編:申罡

文丨余淼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二季度GDP增長3.2%低於預期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二季度GDP同比增長3.2%,這個增速比一般預期要低一點。之前認為如果第二季度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同時發力,GDP可望達到6%左右的增長。之所以出現偏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疫情在第二季度,尤其是四月份還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在六月份,北京疫情又有所反彈。所以,疫情已成為常態化的現象影響到中國經濟進一步的恢復。第二,兩會在五月份剛剛召開,會上制定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發力,需要一定時間。這兩個因素就解釋了為什麼第二季度的增速只有3.2%。


但是,要明確一點,儘管中國第二季度的增速只有3.2%,但是在全球範圍內是難能可貴的。美國第二季度GDP環比折合年率初值下降32.9%,是自1947年以來跌幅最大的一次,遠高於IMF六月份所做的預測——發達國家經濟體平均增速為-8%。如此,整個發達國家增速為負便不足為奇,而且跌幅肯定不止8%。


假設發達國家,如八國集團成員經濟增速平均下跌10%,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增速的差距其實比之前的預測更大。在往年,中國的經濟增速為6%左右,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是1%或者2%,差距只有4%。而現在,差距到了10%以上。這就説明中國的經濟增長在全球的表現的確是一枝獨秀。換言之,儘管上半年中國GDP增速同比下降1.6%,但“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在疫情大災的情況下能夠有這樣的表現還是難能可貴。


中國經濟明顯已經築底,從各個指標都可以看出,在第一季度下跌6.8%之後,第二季度已經築底開始反彈,這是毫無疑問、非常清晰的。但是,世界經濟或者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不見得已經築底。美國疫情依然在蔓延,新增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一直在攀升,並沒有穩定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對世界經濟的形勢不能做出樂觀的判斷。個人判斷,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在第三季度會變得更差。


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或為5%~6%


簡單來講,下半年我國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各項經濟目標,是沒有問題的。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指標中,穩就業被放在首位,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2.7%,任務過半,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農業形勢也較好,夏糧豐收,總産量上升近1%;工業的生産恢復明顯,二季度三個月加上7月份,這連續四個月的採購經理指數(PMI)的榮枯線都高於50%;規上企業的增加值在第二季度轉為4.4%,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同時,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業、運輸、積體電路、工業機器人等,都實現正向增長,這些都是比較樂觀、積極的信號;從外貿的角度來看更加明顯,IMF原來估計全球各個經濟體,特別是主要的貿易國經濟體的貿易總額會下降11%左右,但我國上半年進出口只下降了3%左右。換言之,我國保持著非常明顯的外貿順差,如果下半年維持與上半年相同的貿易情況,全年的貿易順差就可以實現。


根據估算,要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的目標,GDP增速需保持在3%~4%。我的觀點非常明確,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速肯定不止3%,甚至可以達到5%~6%。從各個行業都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已經全面復蘇,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衝擊已經逐漸減退。


當然,要保證城鎮就業增加900萬人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開放的國際經貿政策能夠順暢發力。目前,國務院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都是在確保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地。所以,我對第三季度GDP增長5%~6%充滿信心的。


房地産不是拉動本輪經濟恢復的主力軍


中央政治局會議非常明確地再一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所以,房地産在本輪經濟的恢復中,並不會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當然,房地産也不會過度萎縮,它在本輪經濟恢復中將發揮拉動經濟的正向作用,但不會成為主力軍。


有兩個數據可以佐證這個觀點:上半年房地産開發投資上升1.9%,但同時商品房的銷售額下降5.4%。不管資金來源如何,房地産商依然在增加投資,但是市場對商品房的需求下降。需求之所以下降,是因為現在面臨著一定的經濟壓力和困難;供給之所以上升,是因為隨著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市場,對房地産的剛需依然是存在的。


這兩個數據表明的其實是今天和明天的房地産市場,明天的房地産市場依然有一定的需求,這個需求主要來自於剛性需求。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參加工作,當然就有更多的對城鎮化的要求。城鎮化與工業化的互相作用,柔和推進對房地産的需求。商品房銷售額下降主要是在一線城市,房地産市場因為經濟變差,所以銷售萎縮。


恢復發展服務業要充分發揮電商的作用


數據顯示二季度服務業上升2%,個人認為第三季度服務業的表現肯定會比第二季度好。在上半年表現出彩的産業,比如IT産業、金融業等,在下半年依然可以保持較好的增長。特別是軟體資訊傳輸,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線上辦公,線上辦公可以帶來更多便利,節省交通成本、交易成本、溝通成本,其優勢已經顯現出來。因此,下半年軟體業毫無疑問會不斷發展。餐飲、住宿也在逐步復蘇,下半年批發零售也有望復蘇,而且批發零售可以通過線上交易、電子商務來做得更好。下半年恢復發展服務業最重要的一個辦法就是充分發揮電商的作用,做好線上交易與線下實體的對接。餐飲也可以通過外賣等方式獲得發展。


如何拉動消費呢?第一,通過發放消費券來鼓勵普通居民擴大消費,這個方法已經被證明是可行有效的,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消費的慾望。當然,消費券的發放不是無源之水,不是無本之木,它需要政府的投資,擴大財政的支出,而今年的財政赤字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用於民生方面。我認為定時、定點、定行業發放消費券,來精準刺激消費是可行的。


下半年應該發揮好出口、投資的作用


下半年中國的出口會改善,因為美國、歐盟封國封城國使他們對消費品的需求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因為沒有辦法生産,只能從中國進口,所以中國的出口會上升,因此對拉動經濟會有所貢獻。如果説過去三駕馬車以消費為主,但在疫情這樣一種情況下,下半年的出口的貢獻會加強,國內迴圈和國際迴圈可以協同發展。但在短期之內,國際大迴圈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對經濟的貢獻率會大於消費。當然,長遠來看,我們必須依靠國內市場,因為中國競爭的比較優勢也是在於巨大的國內市場。


下半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發揮好出口以及投資的作用。關於投資,現在積極財政政策主要集中到“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對於今年夏天的防洪更為重要。我們期望下半年投資對經濟的貢獻更為明顯。


世界經濟需下調預期


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必須下調預期。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下降32.9%,如此看來,其全年下降15%可能是一個事實。而美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1/4左右,更佔到發達國家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給定這樣一種情況,我判斷除中國外,全球經濟今年的增速肯定跌破10%,大概會下跌10%~15%。這是我認為的一個可能的底部。


至於是否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應該分市場來看。美國或者美元市場可能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因為實體經濟衰退導致金融萎縮,同時因為金融的萎縮,甚至可能會出現新的更大的金融危機。但是,中國經濟已經一枝獨秀,開始復蘇,發生金融風險的可能性非常小。


從全球範圍來講,量化寬鬆有可能是一個方案。但是,就美國現在的經濟情況來看,簡單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沒有辦法幫助美國改變頹勢。所以,量化寬鬆政策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對策。更好的對策應該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當然,積極的財政政策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夠採用的一個方案,主要取決於有沒有一個有為的政府,也取決於該國目前的赤字空間還有多大。


如果量化寬鬆的力度不大,下半年中國市場的流動性水準並不會過度擴大,因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已經非常明確,總量已經確定,下半年更重要的可能是調順結構,而不是增加流量性的總量。調結構的關鍵在於讓已經釋放的流動性精準滴灌到最需要的中小微企業。如果結構不順,總量再多也沒有辦法達到。更好地拉動中小微企業,應該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産業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不要一刀切,應該給地方政府更大的靈活性、自主權。


目前疫情給中國帶來的機會大於挑戰


目前,全球化出現了“回頭”,但不代表著逆全球化會成為主流趨勢。全球化並沒有終結,只是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之前主要是多邊合作、多邊協商,當下受到疫情以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可能調整成為區域合作主導、優先的模式。這是因為全球化的兩個基本核心特徵——貿易的多邊化和生産的地區化並沒有改變。


疫情給中國帶來了挑戰,但目前機會大於挑戰。上半年中國GDP總量大概是46萬億人民幣,下降1.6%,而美國下降32.9%,那麼中國經濟總量趕上美國的時間會大大縮短。之前根據2019年的表現,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總量會在2026年左右趕上美國,而如果按照目前的情形,這個時間可能會提前。


2019年美國GDP總量是20萬億美元,中國是14萬億美元,中國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經濟總量的65%。如果美國經濟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沒有改善,全年GDP下降20%~30%,中國全年GDP增長2%,那麼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今年或者明年就能逼近美國。這是疫情帶給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的一個巨大變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