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WTO原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後疫情時代急需國際合作

來源:環球時報 | 作者: | 時間:2020-07-31 | 責編:申罡

帕斯卡爾·拉米 CCG國際委員會專家,前世貿組織總幹事、巴黎和平論壇主席






本文刊于《環球時報》2020年6月11日第15版,作者CCG國際委員會專家,前世貿組織總幹事、巴黎和平論壇主席帕斯卡爾·拉米 (Pascal Lamy)。




  新冠疫情危機將給國際合作和國際治理帶來深遠的影響。儘管在疫情蔓延之前,包括中美關係在內,一些地緣政治衝突影響就有加劇的趨勢。但在疫情當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支離破碎與分裂,這包括全球協調機制(如聯合國安理會,二十國集團,七國集團)陷入低谷;全球分裂加劇,東西方關係緊張,南北經濟發展不協調,中美兩大國之間的裂痕擴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危機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在危機及復蘇中出現了更多以國家為中心的政策。


  以上這些問題凸顯出國際治理現狀必須得到改善,儘管各國共同應對挑戰的難度加大,但也越發必要,我建議關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經濟復蘇合作。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復蘇迫在眉睫。造成貿易和投資扭曲的大量公共干預應該得到控制;發展中國家必須得到真正開放的貿易和投資機會,需要更多資源但已沒有舉債空間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得到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援(如獲得特別提款權),各國及金融機構之間需要更多的協調,這樣才能更多地支援經濟復蘇;安全措施的國際協調對於國際旅遊業復蘇至關重要,旅遊業是遭受衝擊最大的産業,且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


  其二,全球衛生治理。全球疫情防控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紀律,各國在防控落實方面表現不一。世界衛生組織(WHO)需要更有效率的管控和干預。《國際衛生條例》(ISR)應該裝上“牙齒”,以更強有力的協調和監測,使各國更好地開展集體防控。國際疾病檢測與疫苗研發生産也需要傾注更多資源。一定程度的競爭當然有利於創新,但更好的協作有助於我們實現目標,我們也需要更好的國際合作才能確保疫苗提供給所有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依賴於國家的富有程度來分配。


  其三,環境退化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此次疫情説明,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非常薄弱。我們在減少碳排放量、維護生物多樣性、海洋和水系統、動物棲息地的恢復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21年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會是重要的風向標。


  其四,數字治理。疫情讓大家吃盡了苦頭,數字化也許是唯一的“贏家”。危機加快了數字化進程,也讓我們看到了其中利弊,而相應的國際機制是落後的,包括網路安全,數據主權,平臺和網路的權利與責任等,國際數字治理應該迎頭趕上。


  國際合作對應對疫情非常重要,但我們還有其他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去應對。在不容樂觀的國際背景下,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實現回彈,將會是在11月中旬舉行的巴黎和平論壇將要討論的主題。

(作者是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本文依據作者在全球化智庫【CCG】全球智庫抗疫合作雲論壇上的發言整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