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的夢想,也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必須優先解決的重要使命。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曾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貧困人口。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以來,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成為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奇跡不僅使全中國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還對推動世界減貧進程、完善全球減貧治理、促進國際人權進步和豐富國際反貧困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全面理解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的世界意義,是對外講好中國減貧經驗和故事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基礎。
一、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直接推動世界減貧的進程
在70年減貧探索和實踐中,中國選擇的道路、提供的方案、倡導的價值,不僅使自身的脫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在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中助力其他國家加快了減貧步伐,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1.中國減貧奇跡助力全球減貧跑出加速度
中國減貧事業是世界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加快本國貧困人口的減少就是對世界減貧的最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極大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版圖。按照世界銀行1.9美元國際貧困線標準,1981年到2013年,中國使8.5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據世行統計,中國貧困發生率從1981年末的88.3%下降至2013年末的1.85%,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國家。2013年實施精準扶貧以來,中國每年減少貧困人口一千萬以上。截至2019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0.6%,累計下降9.6個百分點。照此速度,中國必將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劃上歷史性句號。正如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所説,如果沒有中國的扶貧成就,就沒有聯合國千年發展計劃目標的實現。中國減貧有力促進了全球減貧進程,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標桿和榜樣。
2.中國的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開啟國家減貧合作新路
“仁義忠信,樂善不倦”,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同舟共濟、和合共生的基因。中國是制定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堅持減貧和共用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推動者和倡導者,在致力於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積極同聯合國、世界銀行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進行減貧交流與合作,為其他國家的貧困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第一,推動構建不同於援助機制的國際減貧合作新機制。
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積極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方案,早在2004就成立了中國國際扶貧中心,旨在為世界消除貧困事業作出貢獻。建立了“中非合作論壇”和“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等,2017年又成立了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等,還先後提出“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係”“著力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國際減貧合作新機制。
第二,積極投身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的具體實踐。
中國參與全球貧困治理的手段逐漸從支援廣泛的經濟社會發展變為支援廣泛經濟社會發展與專項減貧交流合作相結合。一方面,中國努力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等。一系列舉措切實支援發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幫助其增強自身發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産業鏈、價值鏈,為其減貧與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中國重視分享減貧經驗、加強減貧交流與合作。通過南南合作等形式,分享中國貧困治理中的成果,讓世界人民有更多的經驗和思路去擺脫貧困。從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到推動建立扶貧示範項目,從支援健康、教育發展到提供知識、資金、技術和人才,中國將扶貧經驗因地制宜加以轉化,促進發展中國家減貧。目前,在雙邊和與糧農組織的南南合作項目中,中國已經協助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實施了千年發展目標。
二、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對世界産生正向溢出效應
中國減貧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源於不斷的制度探索和實踐經驗。中國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形成的獨特貧困治理智慧和減貧經驗將産生巨大的溢出效應,幫助人類走向更好的未來。
1.中國減貧奇跡開創了世界發展的新機遇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的減貧與發展正在持續助推世界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並不斷證明著: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減貧與發展更是全世界的機遇。中國減貧在為本國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創造條件的同時,還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增長機遇、市場機遇和投資機遇,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一帶一路”倡議便是一幅中國與其他國家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生動圖景。截至2018年底,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合同額超過6000億美元;中歐班列已聯通亞歐大陸16個國家的108個城市,累計開行1.3萬列。馬爾地夫跨海大橋連通島嶼,黑山共和國高速公路穿越群山,白俄羅斯發展起了轎車製造業……中國既有真誠的態度,也有具體行動。中國減貧與發展提供的廣闊機遇喚醒那些正在沉睡的市場,串聯起各國人民謀求發展的夢想。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稱,“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2.中國減貧經驗為世界提供可資借鑒的方案
中國的減貧經驗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取得的成果和經驗不僅由本國人民共用,也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減貧“快車”“便車”。從溫飽不足到邁向全面小康,新中國70年的反貧困治理道路是立足國情、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勇於創新逐步形成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貧之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所蘊藏的價值指向、發展理念、減貧方略為全球減貧治理貢獻了凝聚東方傳統文化和哲學智慧的中國方案。習近平總書記把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精闢概括為:加強領導是根本,把握精準是要義,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參與是合力,群眾參與是基礎。中國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同時又把住了時代脈搏,包含著普遍性的真理和普適性的方法,不僅印證自身選擇的正確性,而且回應著世界性發展難題和普遍性發展困境,讓世界看到“另一種方式是可能的”。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貧困問題的困擾,借鑒中國反貧困經驗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科學扶貧開發策略,是其他國家走出貧困的可選路徑之一。
3.中國減貧模式為世界提供可直接參考的樣板
中國減貧在實踐中創新的各種模式,為其他國家的減貧事業提供了生動的樣板。中國各地涌現出各具特色的減貧方式和大量生動的減貧案例。産業扶貧注重發展特色産業、促進“三産融合”以及對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同時強調産業發展的益貧性。金融扶貧不僅為貧困農戶量身定制扶貧小額信貸産品,而且為貧困地區涉農企業上市開通綠色通道。生態扶貧出現了特色生態産業扶貧、鄉村生態旅遊扶貧、生態補償等多種模式。此外,技術手段發展也有效推動了脫貧攻堅的深入,包括大數據驅動下的反貧困治理、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在內的扶貧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這些減貧模式和路徑是被中國許多地區驗證過的、有效的減貧方案,是中國減貧成功的重要保障,能夠為其他國家減貧提供參考和借鑒。
三、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創造了世界人權發展的新奇跡
減緩和消除貧困具有重要的人權意義。中國的減貧成就是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重要貢獻。
1.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推進世界人權進步
中國一直是世界人權事業的忠實實踐者和有力推動者。在70年扶貧實踐中,中國以保障貧困人口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為主旨,通過連續多年扶貧開發,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準大幅提升,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住房、教育、醫療水準大幅提高。尤其是精準扶貧以來,在實現公民基本生存權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生態扶貧等方式,採取更精準的舉措和超常規的力度幫助貧困人口實現發展的權利。同時,在扶貧過程注重維護弱勢群體權利,將貧困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少數民族等作為重點對象予以保障。中國減貧使得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全社會的平等和公平正義得以維護,是中國人權事業進步最顯著的標誌,體現了中國對世界人權事業的務實貢獻。
2.精準扶貧開闢了人權保障的新途徑
精準扶貧是對人權思想理論體系的創新和發展。精準扶貧強調從個體訴求的角度保障貧困人口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幫助每一位貧困人口根據自身現實狀況探索脫貧之路。貧困人口個體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實現,必須基於受助者的個體訴求,體現了人權思想中的人民至上原則、問題導向原則、自主性發展原則、協調性原則、持續性發展原則等鮮明特徵,是對共同富裕理論原則的發展和延伸。在精準扶貧戰略的指導下,中華民族在擺脫貧困道路上實現亙古未有的歷史性跨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最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精準扶貧方略不僅推動了中國人權事業的進步,也為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有效路徑。
四、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推動了國際反貧困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中國的減貧探索和實踐在不斷取得成效的同時,也為反貧困理論創新提供了契機,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反貧困理論的豐富與發展。西方主流的反貧困理論以“涓滴理論”為代表,認為貧困問題的解決主要依賴於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的持續提高,即使沒有社會政策的干預,經濟發展的滴漏效應也會影響到社會的貧困階層,從而使得社會貧困問題隨著經濟發展而自然得到解決。但這一理論使全球反貧困進入停滯不前的困境。中國在實踐中創新的精準扶貧思想從多種層面認識和構建了反貧困理論,不僅對於中國減貧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政策性和實踐性,而且有助於推動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擺脫貧困的進程。作為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與中國當代解決貧困問題相結合的産物,精準扶貧有力推動了國際反貧困理論的發展。
五、傳播中國聲音,向世界講好中國減貧經驗和故事
講好中國減貧探索和實踐的世界意義、講好中國減貧經驗和故事是時代賦予中國的重要使命。真實客觀、生動系統地講述中國減貧對世界有重要意義,有助於在展示和提升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同時,讓世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了解中國減貧實踐,增強其他國家實現消除貧困和不平等、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中國減貧理念、中國減貧智慧、中國減貧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人類貧困問題的思考、對貧困治理的設計,能夠更好地助力世界減貧與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1.明確當代中國的減貧理念。
當代中國減貧理念,是在中國歷史文化積澱基礎上,在中國扶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對當代世界的減貧與發展進步具有獨特意義,是講好中國減貧經驗和故事的重要精神內核。
2.聯合和強化中國減貧對外宣傳主體。
講好中國減貧經驗和故事,要充分調動國家外交、外聯、外宣等部門的協同合作,打造中國減貧對外宣傳的聯合平臺,凝聚合力,形成聯動效應,提升傳播決策的系統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優化和完善相關工作的智庫支援力量。
3.積極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減貧話語體系。
應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國際輿論場上努力形成中國表達、中國語意,真實地傳播減貧理念和智慧。
4.不斷創新中國減貧經驗的表達方式。
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積極展開多渠道、多形式的對外傳播,加強分層設計、定向直供,做好量體裁衣、精準推送,使中國減貧的聲音傳得更準、更快、更遠、更響。
中國人民矢志不渝、接力奮鬥的減貧實踐交出了一份成功的答卷,為國際減貧事業作出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貢獻,對世界減貧與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展望未來,全球貧困治理依然面臨諸多挑戰。作為減貧成效最顯著、脫貧經驗豐富的負責任大國,新時代的中國在治理本國相對貧困、促進共同富裕的同時,將繼續講好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故事,為世界經濟發展開闢新空間,為國際減貧交流與合作搭建新平臺,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新貢獻,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時暢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