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劉元春:加快推動經濟進入市場型復蘇階段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劉元春 | 時間:2020-07-30 | 責編:

文丨劉元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2020年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下半場,站在年中時點,如何研判當前的經濟形勢?近月來多項數據顯示出的向好趨勢能否在下半年延續?下一步經濟繼續復蘇的關鍵是什麼?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


劉元春對記者表示,儘管面臨國內外多重風險因素和趨勢性下滑力量疊加的挑戰,但我國在一季度有效控制住疫情並成功守住底線,二季度復工達産和市場需求較快恢復。從5月多項宏觀數據來看,用電量連續兩個月正增長、貨運量由負轉正、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兩個月轉正、服務業生産指數由負轉正。“總體看,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參數出現了大幅度的反彈,復工復産的進程取得超預期的勝利。”


“要深入研判下半年經濟的走勢,必須對包括宏觀經濟參數反彈原因和內在機理等幾個問題進行重點研究。”劉元春進一步指出。在他看來,上半年經濟出現反彈,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國利用舉國體制和制度性顯著優勢取得疫情阻擊戰的勝利;其次,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制度優勢,利用行政力量打通資金流、人力流、供應鏈和産業鏈的堵點和中斷點,成功實施全産業鏈和全域性復工復産;同時,中國經濟的巨大彈性韌性是快速復工復産的基礎,這具體表現在大中型企業和主幹企業的資産負債表相對健康,金融市場穩定,較高的宏觀儲蓄率和居民儲蓄水準,健全的國內供應鏈、産業鏈和生産體系,龐大的市場和內部需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動能的構建等方面。


劉元春指出,需要看到,近月各項宏觀參數的反彈是行政性復工復産的産物。如果沒有市場需求支撐,復工復産難以在中期持續,難以直接轉化為市場自我良性迴圈。因此,當前的關鍵在於下半年經濟要快速從行政性復工復産階段進入市場型全面復蘇階段。


“而要推動下半年經濟加快轉向市場型全面復蘇,有5個關鍵。”劉元春指出,第一個關鍵是要在對中小企業的救助與市場復蘇企業發展之間形成很好的平衡。如何在保證中小企業生存的基礎上,給予企業足夠的訂單,是當前政策轉變的一個關鍵。


第二個關鍵是要讓民營企業投資增速得到快速回升。中國經濟的復蘇依然決定於投資的復蘇,而固定資産投資中60%左右是民營企業投資。需要通過改革為民營經濟提供空間、保駕護航。落實上半年出臺的“要素市場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意見”以及“民法典”,這將是改革的重點。


第三個關鍵在於快速縮小日益擴大的供需缺口,以防止出現第二次停工停産。這要求一些政策做出系統調整。一是部分供給側救助的政策在進一步夯實的基礎上可以適度轉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救助和需求側擴張。二是需求側救助必須進行適度梳理,將部分需求側救助擴張為需求側刺激。要強化需求側復蘇以儘快實現國內經濟大迴圈常態化。


第四個關鍵是必須全面確保財政直達和貨幣直達的效率,防止出現由於基層組織能力弱化帶來的各類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第五個關鍵是要進一步強化底線管理,全面佈局以有效對衝三、四季度的外部衝擊。要對衝下半年我國外部環境的各項挑戰,加強我國經濟基本盤和經濟大迴圈的穩定是我們底線管理的關鍵,也是我國經濟全面復蘇的關鍵。


展望下半年經濟走勢,劉元春表示,伴隨規模性政策全面提力增效、歐美經濟重啟、新一輪改革紅利逐步顯現,全年將呈現“逐季回升”的強勁復蘇態勢,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有望迎來“久違的”經濟高速增長期。


“中國經濟能否衝破慣性、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取決於本輪規模性政策和改革舉措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再造和格局重塑。”劉元春表示,2020年也是我國“十三五”規劃與“十四五”規劃的交接年,政策紅利要與改革紅利相配合,提高站位,實現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再造和動能轉換。本輪宏觀政策規模和改革力度空前,政策目標需要提高定位,不應局限于短期穩定效果,還應關注中長期效應,解決積重難返的深層次體制性結構性問題,打破經濟慣性下滑力量,打造更有韌性和增長動力的經濟基礎,重塑經濟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責編:蔣新宇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