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馬建堂:新時代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發佈時間:2020-07-29 15:49:22    來源:《管理世界》    作者:馬建堂    責任編輯: 蔣新宇

作者:馬建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研究員


日前,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總結了4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與成就,明確了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是新時代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綱領性文件,特別是實現“産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的30字方針要求,是新時代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指南。


(一)


産權是自然人或法人對財産及其他能夠為佔有人帶來排他性利益的權利,通過明確人對物及利益的所有權及由其派生的歸屬權、佔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來規範人與人之間經濟權利關係。顯然,明確的産權是交易的前提,是經營的基礎,是發展的動力,概而言之是市場經濟存在和發展的保障。沒有明確的産權,交易就不會産生,無主的東西,直接取用就是了,交易就是要支付雙方認可的對價而獲得別人的物品或服務。沒有明晰的産權,商業經濟活動就不可能持續,因為一人生産出來的東西,別人可以隨意取用,誰還專門為別人無償生産産品。沒有明晰的産權,也就沒有持續的創新,因為不能保證創新的成果和收益為創新人所獨佔。沒有交易、沒有經營、沒有創新,人類社會就會止步不前,市場經濟就難以存在和發展,所以,産權是一切市場經濟的基礎保障,自然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保障。


正是鋻於産權的重要性,《意見》在明確完善産權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重點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加強産權激勵。”全面完善産權制度,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我國民法典中的法人制度、調整各類財産關係的物權制度、調整各類交易關係的合同制度、保護和救濟民事權益的侵權責任制度,都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規範和行為準則,也是全面完善産權制度在法律制度上的規範體現。全面完善産權制度,就是要全面依照民法典來處理物權關係,把人民的物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自然資源資産的主體屬於不動産範疇,如土地、森林、草場、礦藏、海域、河流等。相較于屬於動産的國有資産産權制度,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是個新事物,在産權明晰、産權保護和産權利用上仍有不少薄弱環節,如自然資源資産底數不清,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不完備,自然資源資産無效利用、無償使用、低價使用的情況比較普遍,亟待推進自然資源資産的立法和司法、監督和監測等工作。


要依法平等保護民營經濟産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依法保護私人合法産權和民營經濟産權。這方面改革的關鍵是在平等保護上下功夫,在産權確立、産權實現上都要一視同仁,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作、市場監管等方面都要同等對待,使民營經濟財産權利實現的各個方面都得到真正保護和切實激勵。


要創新農村集體産權實現形式。農村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的一種存在方式。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關鍵,是使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成員的所有權能夠實現,不被虛化。《意見》指出,“將經營性資産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創新農村集體經濟有效組織形式和運作機制”,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要認真地推動並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深化。


要完善和細化智慧財産權的創造、運用、交易和保護規則。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推進,知識已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是創新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關係到我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關係到經濟轉型和高品質發展。智慧財産權制度完善和細化的方向要有利於創新成果的創造,有利於科研成果的轉化,通過智慧財産權權屬認定、産權成果交易轉化和侵權行為的嚴格懲處等,鼓勵創造,支援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


(二)


要素自由流動的實質,是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即在市場需求引導下,有效地配置於邊際效率較高的産業和行業、地區和區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生産要素的種類是不斷拓展的,從初始的勞動、土地、資本傳統三要素,拓展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新要素。無論是傳統生産要素,還是新型生産要素,它們的自由流動是優化配置的條件或前提,只有通過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才能形成邊際報酬大致相等的均衡狀態。


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關鍵是形成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意見》強調,要“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立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用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健全工業用地多主體多方式供地制度”。土地是財富之母,是人類一切經濟活動的空間依託,建立統一開放的要素市場,一定要從土地市場入手。土地是有限的,土地的需求又是多樣甚至無限的,有農業用地、工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公共活動用地,還有生態用地。有限的土地資源供應對多樣而近乎無限的土地需求是土地市場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動與用途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只能在用途科學管理的前提下,實現土地使用權的有效流轉。同時,由於農地和生態用地的基本性和易侵蝕性,建立統一土地市場的重點放在建設用地和工業用地上也是必需的。方向就是所有取得建設或工業用地使用權的主體,都可以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平等進入土地市場,通過公平競價實現土地使用權轉讓。


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建設要繼續在人口地域間自由遷移和破除人才的單位壟斷上下功夫。勞動力要成為現實的生産要素必須與其他生産要素結合,變為就業狀態,這就需要像《意見》所強調的那樣,“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逐步實現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由於人才的有限性和人才培養需要成本,某種程度上存在人才的單位所有制。促進人才的社會化流動,需要進一步推動公務員制度和事業單位的改革,探索建立人才流入單位對流出單位的補償機制,同時進一步推動住房、社保等制度的社會化改革,剝離用人單位承擔的相關職能,減少人員流動的各種障礙。


建立統一開放的資本市場,要抓住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這個牛鼻子,加快股票等證券發行註冊制改革,完善各種形式的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國資本市場的總規模,從根本上來説,取決於該國居民的儲蓄程度和資本工具的多樣化水準。沒有儲蓄,社會就沒有積累,資本市場也就成為無水之源。要穩住國民總儲蓄水準,創造更多的利用居民儲蓄的投資工具,便利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這在美國加緊對我國赴美融資限制的背景下更為重要,推動國內大迴圈為主、國際國內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於資金迴圈和流動同樣是適用的。


在新型的生産要素中,數據要素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數據實質上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一種能力,這一要素在人類生産活動中的地位正飛速提升,它的互聯互通共用利用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建立統一開放的數據市場,首先要準確界定數據要素的産權。當前社會,數據要素尤其是大數據,無論是身份資訊、交易資訊還是行為資訊,大都掌握在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和政府部門手中。對這些數據尤其是關於人的身份、行為資訊而言,數據産權既不完全歸蒐集人和佔用人所有,實際上也不完全歸公民個人所有,帶有公有産權性質,公民看重更多的是身份和行為資訊的隱私權,所以數據産權的明晰要在隱私保護和數據利用間求得平衡。促進數據要素的開放與共用是第二個迫切的工作。目前數據“煙囪”林立,相互封閉,嚴重限制了數據要素的使用效率和利用價值。比較根本的辦法是制定和實施數據公開法,除涉及個人隱私、國家安全和商業秘密外,所有資訊都要依法公開,並以電子文檔的形式對外開放,方便社會獲取和利用。


(三)


價格是生産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的信號。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反應靈活的價格機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4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一般而言反應靈活的商品價格體系已經建立,絕大部分商品價格已經放開,由市場供求決定,需要進一步推動和深化改革的是生産要素價格。


城鎮建設用地一級市場大都是土地徵用方式。徵用土地除符合城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外,要規範統一土地補償價格。土地補償價格除包含擬徵用地3年的收益和地上附著物的價值外,還應考慮一定比例的土地改為建設和工業用地後的增值收入。除了有償徵地這種形式,也應探索以地入股、土地租用等多種用地方式,以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價值的充分實現。土地二級市場主要是土地使用權出讓,這裡要充分考慮供求關係對地價的決定作用。


金融産品豐富多樣,金融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總體上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金融機構定價能力,同時發揮好中央銀行的資金總量與價格的調控作用。利率是資金的價格,也是資本市場資本定價的基礎。利率市場化改革就是增加利率在市場供求下上下波動的彈性,以便通過價格變動影響資金的需求與供給。鋻於資金市場的基礎性和利率變動的敏感性,中央銀行在資金價格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要通過吞吐基礎貨幣、調整買入與賣出國債、再貸款的發放與回收等手段調控和影響資金供求,並通過再貸款利率調整、基準利率的確定影響資金價格水準。


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的定價,它們能轉化為産品的,如知識産品、科技發明、數據産品等,則以其産生的效用和價值為基礎,供求雙方協商或競價。依附在人身上通過人的活動才能實現價值的生産要素,如知識水準、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則需要在競爭環境中確定其能力等級或貢獻多少再確定其報酬水準。


(四)


競爭是市場經濟中最為基本的特徵。正是市場主體在産品創新、産品品質、産品服務、産品價格上的競爭,使社會經濟系統始終保持活力,使要素資源能配置到最合適的領域,使消費者福祉不斷增加。但是競爭必須公平有序,市場自身並不能保證競爭總是公平、總是合理的,這就需要以公平公正為目的的政府市場監管。政府要制定促進公平有序競爭的法律,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懲罰惡意競爭的行為,甚至分解、取締惡性競爭的市場主體。


當前,人們最關注的是不同所有制經濟間的公平競爭。要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要支援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尤其是堅決取消對非公經濟的諸多隱性限制和不公待遇,堅決糾正各類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同時,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也要依法合規經營,依法照章納稅,不斷提高産品和服務的品質,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參與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平有序競爭秩序的維護者。


另外一種不利於公平競爭的情形需要高度重視,這就是壟斷。在我國,壟斷分為行政性壟斷、自然性壟斷和市場性壟斷。行政性壟斷是指行政性機構或具有一定行政權力的市場主體對市場的壟斷或獨佔。如果這種壟斷不是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改革的方向應當是政企分開,剝離市場主體的行政權力。與此同時,基於競爭的需要對全國性的公司進行必要的分拆。如是自然壟斷,則要加強監管。自然壟斷公司如經營有關聯的競爭性業務,則應將競爭性業務剝離,成立獨立的公司,並與競爭性環節中的其他公司開展公平競爭。現在更值得關注的是市場性壟斷,這種壟斷形態大都是一些網際網路巨頭。由於中國市場巨大、人口眾多,一些較早進入某一市場的網際網路公司,憑其技術優勢,往往會迅速成長,並在不太長的時間控制了同一市場較大份額,成為巨無霸。市場壟斷地位形成後,往往會限制競爭,甚至會不斷兼併小的競爭對手。其在與消費者的關係中也處於強勢地位,如強行制定霸王條款,服務價格偏高,創新動力減弱等。對於市場性壟斷企業,特別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一方面要從全球市場來定義它的市場份額,確定它是否屬於壟斷企業;另一方面要分析它是否採取了壟斷行為。也有佔據壟斷地位的企業,本身行為沒有壟斷性質的案例,這就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強行為監管。至於那些既形成了壟斷地位,又有著壟斷行為的企業,就需要依法分拆,既可以按內部細分行業分拆為專業化的獨立公司,也可混合分拆,如拆分為獨立的區域公司。


(五)


企業優勝劣汰是公平競爭的結果,也是資源和要素優化配置的條件。企業如做不到優勝劣汰,競爭中有優勢的企業就不能壯大成長,競爭中失敗的企業也就不能及時退出,且會長期無效地佔用生産要素和資源。我國現存不少所謂的“僵屍企業”,原因就是優勝劣汰機制沒能真正建立起來,一些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産品無銷路的企業沒有及時地退出,虧損日積月累越來越大,包袱越來越重,退出的代價也越來越高。促進優勝劣汰,需要為經營不善企業的退出開闢簡便快捷通道。對於那些資産負債關係清晰、債權人與債務人處置意見一致的企業,尤其是沒有負債的企業要建立退出快捷通道。與人的生生死死一樣,企業優勝劣汰也是一種市場機體的新陳代謝。負債較多的“僵屍企業”處置難點主要在債務的處理和人的分流。為了減少社會陣痛和保護生産力,一些進入破産程式的企業要盡可能走重整的路子,通過債務重組和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化解包袱輕裝上陣。債務太重,不能重整的要堅決儘快地破産清算,並和再就業政策結合運用,把失業下崗工人培訓好、安置好。

評 論

《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