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美民間抗疫合作的特點

發佈時間:2020-07-07 10:25:46    來源:中國網    作者:全球化智庫    責任編輯: 蔣新宇

相較于官方外交,民間外交有著“主體多、領域廣、資源豐、接地氣、打基礎”的特點。在中美民間抗疫合作中,這些民間外交的特點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展現出民間力量在合力對抗全人類共同敵人時的獨特優勢。


1.主體多,積極聯動合力抗疫


參與此次中美民間合作抗疫的主體既有企業、商會、基金會,也有各級地方政府、智庫和民間組織,呈現出顯著的廣泛性和多樣性。眾多主體雖有大小、各有分工,但協調聯動、優勢互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例如2月中旬美國民間對中國最大的一批物資援助就由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民間援助機構醫療共用組織(Medishare)、可口可樂基金會、美國包裹服務公司(UPS)基金會、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上海慈善基金會等多個主體接力完成的。再如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對美捐贈也是由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香港中美交流基金會、上海市友協、嘉實公益基金等多家機構共同參與完成的。


2.領域廣,多層次阻擊疫情影響


面對病毒肆虐,中美各界紛紛發揮各自專長,相互合作,合力構建了一個集物資生産、科學研究、學術諮詢、公益捐贈、物流運輸的全方位抗疫合作網路。例如在醫療衛生領域,在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感染與致病機理,臨床治療,藥物、疫苗的共同研發等多個方面,中美開展了有效合作。再如人文交流領域,兩國的智庫、學者都在積極評估疫情影響,為兩國應對疫情,以及疫後恢復提供意見建議。


3.資源豐,靈活高效精準援助


民間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包括廣闊的人脈資源、專業的技術資源、豐富的資訊資源、活躍的智力資源等。由於其靈活高效的特點,在有效整合的情況下,往往可以精準地發揮作用。以馬雲基金會為例,3月中旬就依託其全球網路籌集到50萬份檢測試劑盒和100萬隻口罩,並迅速空運至美國。籌集物資和物流運輸的效率展現民間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面前,諸多中美民間資源都被調動起來,投入到抗疫戰疫中去。中美民間許多合作,包括物資援助、技術應用、抗疫策略等,都源自民間,在民間得到了廣泛應用。由於以往中美人員往來密切,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中美民間許多合作是依靠個人的人脈關係達成的,許多援助是直接從捐助方寄送到抗疫一線的,許多技術應用是基於現有産品快速迭代而廣泛得到應用的,許多應對策略是由民間首先實踐進而被總結推廣的。


4.接地氣,打動人心彰顯人性


政府間合作容易被外交禮儀等形式上的因素掣肘,需要層層審批,過程繁瑣、顧慮較多,往往也缺乏人性關懷的溫度。相比之下,民間合作則是更加純粹的人與人的直接交往,流露出更多人性本真的善意。


中美民間抗疫合作過程中,無論是中美之間的書信聲援,還是物資的援助和經驗的分享,都涌現出許多打動人心的故事,特別是中美普通民眾之間的互助折射出困難面前人性的光輝。VIPKID線上教育平臺上聚集了很多美國外教和中國孩子,在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一個小學員線上上課時流眼淚,打噴嚏,外教老師誤以為孩子感染了新冠肺炎。隔著螢幕,40多歲的北美女外教瞬間淚奔。雖然後來搞清楚那個孩子只是感冒,但VIPKID美國辦公室還是收到這位女老師寄來的口罩。而兩個月後美國疫情嚴重時,學生們向美國外教發去十幾萬封祝福郵件。


5.打基礎,為中美注入正能量


民間合作可以為國家間關係鞏固和拓展相互友好的利益基礎和民意基礎。而且民間合作的政治意味較小,立場更加中立,所以也更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


在中美官方交往遇到困難的當下,中美地方合作抗疫為兩國關係注入了正能量。中美兩國存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等多方面的差異,特別是在貿易戰開始後,中美關係風波不斷,政府間合作的政治考量與敏感度都較高,負面因素增多。相反,中美民間抗疫合作是民眾的自發行為,更容易被中美兩國民眾接受,甚至為政府間合作營造良好氛圍。中國外交部就曾公開介紹中美友好省州和友城的抗疫合作,並強調其是推動兩國關係發展重要橋梁。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