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國宏觀經濟熱點研討會(第7期)于線上舉行。本期論壇聚焦“消費潛力與擴消費對策”,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經濟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執行主任、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陳彥斌參與研討。以下整理了他的發言。
客觀而言,中國居民消費具有較大潛力。潛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國居民部門消費率持續偏低,未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無論是從歷史對比的視角還是國際對比的視角來看,中國居民部門消費率都處於較低水準。更進一步地,如果對相同每人平均GDP水準下的若干國家的居民消費率進行比較,那麼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中國居民部門消費率的整體情況。中國在2019年每人平均GDP超過10000美元,因此本文選擇每人平均GDP為5000—10000美元作為參考係,進而對比若干國家在每人平均GDP水準大致相同時的居民部門消費率水準。可以看出,在相近的每人平均GDP水準上,中國居民部門消費率顯著低於美日英等發達經濟體,也低於南韓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並且差距很明顯。這表明當前中國居民部門有較大的消費潛力可供開發。
二是,國內市場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産品的供給還較少,消費者對高品質産品的消費潛力由於供給側受到抑制而未充分釋放。消費是由需求與供給兩端共同決定的。如果供給端難以提供居民所需的産品與服務,那麼即使居民存在擴張消費的慾望,也難以實現居民消費的快速增長。這恰恰是現階段中國面臨的突出問題:居民對於高品質消費品以及教育醫療等民生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國內市場供給卻明顯不足,由此顯著抑制了國內消費需求的擴張。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出國留學就醫和通過“代購”、“海淘”等方式大量購買國外産品,這一現象也表現出當前居民對高品質産品與服務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
三是,中國消費環境整體欠佳,部分消費者的消費潛力未被釋放。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2.1萬件。其中,售後服務和産品品質的投訴佔比最大,兩者之和佔投訴總量的54.2%。面對大量的假冒偽劣商品和品質較差的消費環境,部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仔細權衡消費獲益與消費風險,而選擇持幣待購和延遲消費甚至放棄消費的人不在少數,這就抑制了消費潛力的釋放。有鋻於此,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讓群眾放心消費、便利消費。”隨著消費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還將有大量的消費潛力能夠得到有效釋放。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有可能存在潛力悖論問題,導致並不見得消費潛力就一定會釋放出來成為現實的增長動力。通常所談的消費潛力大多都是基於差距,也就是説,之所以有消費潛力,主要是由於現在消費相對低下。但這種看法是存在邏輯悖論的。消費差距與消費低迷是結果、是現象,並非可以獲得快速增長的前提與原因。而且,差距也許只是可以改進的美好願望。舉例來説,按照差距與潛力的説法,全班體育成績中最後一名的同學潛力是最大的,而全班體育成績第一名的同學是最沒有潛力的。可見,以差距來判斷潛力可能存在誤判。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