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中國 > 

人民幣幣值堅挺的基石依然牢固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涂永紅 | 時間:2020-06-03 | 責編:申罡

中長期匯率水準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短期波動則更多取決於資訊、政策變化和市場情緒影響。儘管今年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充滿挑戰,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出口向好形勢仍然存在,支撐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基石依然牢固


近日舉行的全國兩會釋放出許多信號,如不設定GDP增長的具體目標,發行支援經濟發展的上萬億元特別國債等。這些政策必將對中國經濟、貿易和投資、區域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對資訊高度敏感的金融市場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出現了較大波動。


5月28日7天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升至2.1790%,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升至7.1277,與5月21日相比,分別上漲623點和409點。尤其是5月25日人民幣匯率突破7.1關口,創下2008年2月份以來新低,引發市場極大關注,有人驚呼人民幣暴跌,有人對人民幣幣值穩定信心不足。


根據匯率理論,中長期匯率水準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短期波動則更多取決於資訊、政策變化和市場情緒影響。導致這輪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全國兩會突出穩就業、保民生政策取向,強調“放水養魚”。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新增2萬億元國債;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但要更加靈活適度。5月26日,央行實施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向銀行體系注入充裕流動性,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利差縮小,導致即期市場人民幣貶值。


第二,貿易收支可能惡化。受疫情影響,我國一季度貨物出口下降11%、進口下降2%,儘管貨物貿易保持順差,但服務貿易逆差較大,經常賬戶出現了2076億元逆差。鋻於疫情在歐洲和美國等地未得到有效控制,還在非洲、拉美蔓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負增長。外需大幅下降很可能導致我國二季度經常賬戶逆差進一步擴大。


第三,市場對外部勢力干預我國主權和發展的擔憂,促使部分投資者拋售資産、採取避險措施。美元是首選的避險貨幣,避險行為增加了美元需求,推高離岸市場匯率超過7.19,反過來影響在岸人民幣匯率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與今年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美元對人民幣的平均匯率6.9923相比,5月28日人民幣只貶值了1.9%,貶值幅度並不大。實際上,人民幣對英鎊、韓元、馬來西亞林吉特、南非蘭特、土耳其里拉、俄羅斯盧布等貨幣匯率升值,最新一期的人民幣CFETS指數為93.17,與2月初的92.71相比,升值了0.46%,這表明人民幣幣值是堅挺的。儘管今年國際環境嚴峻複雜,充滿挑戰,但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出口向好形勢仍然存在,支撐人民幣幣值穩定的基石依然牢固。


首先,我國採取精準高效措施,較好較快地控制了疫情,為復工復産、復商復市,恢復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繼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贏得了先機。


其次,我國電商、數字經濟在疫情考驗下迅速擴大應用環境,規模效應、産業鏈聚集和溢出效應凸顯,有利於我國擴大新型基建、構建立足國內市場的新經濟模式,經濟發展的穩健性進一步增強。


再次,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科學合理,自主平衡性增強。比如,一季度經常賬戶逆差與資本賬戶的順差金額相等。《外商投資法》實施、負面清單縮減、人民幣資産的較高收益吸引了大量外資流入,足以彌補貿易收支逆差。今年我國還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穩投資”政策,貨物貿易順差的態勢不會改變,這就為人民幣幣值長期穩定奠定了“基本盤”。


最後,香港國安法對扭轉香港亂局、實現長治久安是重大利好,必將為香港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增添新動力。如果美國取消香港的特別關稅地位,勢必會損害華爾街的利益,降低美國在亞太市場的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將削弱美國的綜合實力、影響美元地位,美國金融機構5月29日股價大跌、離岸市場人民幣上漲400點,就是很好的佐證。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 涂永紅)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