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只有改革,特別是市場化、開放化改革才能化危為機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李曉曼 | 時間:2020-05-25 | 責編:蔣新宇

中國網訊(記者 李曉曼)523日,《中國圓桌》兩會專題研討會暨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線上研討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出席論壇,並就“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宏觀經濟政策”相關議題分享觀點。


劉元春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不提經濟增長目標,因不確定性很大

 

劉元春在談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不設GDP增速目標時表示,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裏已經做了非常清楚的説明,不設定GDP增長目標,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疫情和經貿環境還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對於疫情和病毒,我們了解還不深入,疫情本身以及應對疫情的各種政策帶來超級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疫情會給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下一步疫情會怎樣,以及各個國家的政策會發生怎樣的調整,從而帶來對外部環境、內部運作的何種變化,均面臨高度的不確定性。

 

劉元春強調,一定要正確理解不設定GDP增速的具體目標不等於沒有目標,相反一下幾個方面設定了目標,即在就業、國際收支、通脹、民生、風險、小康方面都設定了目標。同時要認識到不設定GDP目標不等於我們不完成全面小康目標,不設定GDP目標不等於對經濟增長沒有要求。


劉元春舉例説,目前對於就業目標設定的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以上,調查失業率6%,登記失業率5.5%,按照我們團隊的測算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今年的GDP增速依然要達到4%左右。如果GDP增速要達到4%的水準,僅僅按照常規性的“六穩”政策就很難達到。所以,政府工作報告很明確要進一步加大“六穩”的力度,同時要將“六穩”的工作著力點以“六保”為核心。

 

劉元春認為,要完成“六保”就要採取超常規的一些政策,這些政策對於增長速度方面就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所以,千萬不要認為不設定GDP增長速度就是不設定目標,恰恰相反,這裡面要求的更多,要求要更加凝心聚力,將各種宏觀政策形成所有的統籌力量。

 

紮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

 

在談及“六穩”和“六保”的關係時,劉元春表示,“六穩”是基本面的問題,而“六保”則是穩定基本面的基本著眼點,不僅是簡單地著眼于增長本身,更重要的著眼於世界疫情蔓延和全球經濟同步深度下滑所帶來的各種衝擊、風險和超級問題而進行的佈局。

 

第一,我國面臨大規模失業、大規模民生問題、大規模市場主體破産,供應鏈、産業鏈斷鏈,糧食和能源超級波動,還有基層運轉不暢等問題。每一個問題相互聯繫,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超級挑戰。“六保”是在超級狀況下所採取的精準應對的政策舉措和政策目標。因此,要想達到“六穩”,必須以“六保”作為前提和著眼點。我們在政策目標和政策轉換過程中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

 

第二,如果從世界範圍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危機救助和危機復蘇過程中,第一核心就是保生存,保生存體現在:1、保證民生的基本運轉。2、要保證經濟主體的基本運作。疫情救助很重要的落腳點就體現在這兩點。

 

“就業優先”要加大穩企業、擴需求的力度

 

在討論“就業優先”如何落地時,劉元春表示,在保就業上面,第一個很重要的著力點,必須要使復工復産加速進行;第二個很重要的著力點,必須加大穩企業、擴需求的力度,使經濟迴圈常態化。

 

因此,首先,需要所有宏觀政策舉措,來擴大有效需求,使供需迴圈常態化,從而穩定各個市場主體,穩定就業。

 

第二,要通過一些就業政策來緩解目前就業供需之間的缺口,所以我們採取了比如大學生招生、中職和研究生擴招等方式來解決200萬就業問題,通過給予很多企業貼息貸款,各種保崗就業的補貼,使很多沒有效益的企業能夠穩産保崗。

 

第三,可以通過社會安全網來緩衝失業率上升所産生的衝擊。如果沒有把以上三個方面的輕重緩急以及工作重點把握住,在就業落實上面的工作就會做得不踏實。所以,要理解政府工作報告對於目前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時強調就業優先的戰略部署。


政策實施要注意節奏力度

 

在談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關議題時,劉元春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定位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幾個特點:一是規模適度,二是風險可控,三是非常規操作,四是中期可持續。

 

第一,規模適度。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曾提出今年的所有宏觀政策方案的規模應該在5.56.5萬億。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的所有方案中財政資金新增規模是5.6萬億:第一,通過減稅降費減負2.5萬億;第二,地方專項債新增長1.6萬億;第三,財政赤字提升1萬億;第四,特別國債發行1萬億。一共6.1萬億,與我們提的5.5-6.5萬億的區間基本吻合。根據前期的測算,這所有的財政刺激計劃能夠保證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一定的水準。

 

第二,風險可控。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組合可能會導致宏觀杠桿率出現急速的提升。目前,全世界的財政刺激規模達到9萬億美金,初步測算,導致債務水準已經上漲了百分之十幾。目前來看中國的可控性比較大,債務上升的幅度並不像其他國家那麼高。

 

第三,非常規操作。財政政策是非常規操作,即特別國債的發行,疫情轉移支付的特別機制的安排,同時貨幣政策實際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非常規操作,要研究和創新可以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當然目前很多市場人士也在猜測,這種工具到底是什麼?中央銀行是不是會直接向一些企業進行直接貸款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央銀行法第30條規定不允許這樣,但是可以向國務院申請批准,向特定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由特定金融機構來進行發放。前段時期,這個專項款項已經發放了3000億,它是直接向相關企業進行發放的,未來,這一政策的力度可能會加大。當然還有一個是目前歐洲中央銀行採取的模式,由財政出錢,貨幣進行配套,再以疫情基金的這種模式直接發放給相關的主體,可能下一步會借鑒各國的一些最新的創新,對我們貨幣政策來進行一些操作。

 

第四,中期可持續。習近平總書記講到:“要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所有方案目前是疫情救助和經濟復蘇,但下一步要面臨的問題很多,不確定性很強。因此,要為下一步經濟復蘇和應對下一步的超級不確定性留足空間,從而使市場保持良好信心。

 

劉元春表示,改革擴內需,改革提信心,只有改革特別是市場化、開放化改革,提振綜合治理能力的改革,才能化危為機,才能使六保做得扎紮實實,能夠把短期的穩定和中期的發展結合起來。(責任編輯 蔣新宇)


本文源自“中國圓桌第二十五期: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專題報道。

 

發表評論